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引言 | 第12-32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30页 |
1.2.1 自我怜悯 | 第13-18页 |
1.2.2 自动思维综述 | 第18-22页 |
1.2.3 心理幸福感的文献综述 | 第22-28页 |
1.2.4 自我怜悯、自动思维与幸福感的关系 | 第28-30页 |
1.3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 | 第30-32页 |
1.3.1 问题提出 | 第30-31页 |
1.3.2 研究假设 | 第31-32页 |
2 实验一 诱发自我怜悯对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影响 | 第32-35页 |
2.1 目的与假设 | 第32页 |
2.2 方法 | 第32-33页 |
2.2.1 被试 | 第32页 |
2.2.2 实验设计 | 第32页 |
2.2.3 材料与任务 | 第32-33页 |
2.2.4 实验程序 | 第33页 |
2.3 结果 | 第33-34页 |
2.3.1 自我怜悯的操作检验 | 第33页 |
2.3.2 自我怜悯对心理幸福感的影响 | 第33-34页 |
2.4 讨论 | 第34-35页 |
3 实验二 自我怜悯与自动思维对心理幸福感的影响 | 第35-39页 |
3.1 目的与假设 | 第35页 |
3.1.1 目的 | 第35页 |
3.1.2 假设 | 第35页 |
3.2 方法 | 第35-36页 |
3.2.1 被试 | 第35页 |
3.2.2 实验设计 | 第35页 |
3.2.3 材料与任务 | 第35-36页 |
3.2.4 实验程序 | 第36页 |
3.3 结果 | 第36-38页 |
3.3.1 操作检验 | 第36页 |
3.3.2 自我怜悯诱发与自动思维对心理幸福感的影响 | 第36-38页 |
3.4 讨论 | 第38-39页 |
4 总讨论 | 第39-43页 |
4.1 自我怜悯的诱发 | 第39-40页 |
4.2 自我怜悯对心理幸福感的影响 | 第40页 |
4.3 自我怜悯与自动思维对心理幸福感的交互作用 | 第40-43页 |
5 结论 | 第43-44页 |
6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3页 |
附录 | 第53-59页 |
后记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