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望华钢琴四手联弹作品研究--以9首民间音乐改编作品为例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第一节 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1页 |
二、外国文献 | 第11页 |
三、中国知网相关文献 | 第11-14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 | 第14-16页 |
第一章 钢琴四手联弹概述与储望华音乐创作 | 第16-26页 |
第一节 钢琴四手联弹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 | 第16-20页 |
第二节 储望华及其创作人生 | 第20-22页 |
第三节 储望华的钢琴四手联弹创作 | 第22-26页 |
第二章 音乐分析 | 第26-54页 |
第一节 曲式结构 | 第26-29页 |
第二节 和声手法 | 第29-42页 |
一、和声结构 | 第29-36页 |
二、和声进行 | 第36-42页 |
第三节 织体 | 第42-47页 |
第四节 旋律特征 | 第47-54页 |
一、旋律的变奏发展 | 第47-52页 |
二、五声性特征 | 第52-54页 |
第三章 储望华四手联弹作品的创作特色 | 第54-66页 |
第一节 题材的选择 | 第54-55页 |
第二节 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结构 | 第55-59页 |
一、渐变性 | 第55-58页 |
二、句尾恒定 | 第58-59页 |
第三节 地方民间音乐元素的体现 | 第59-66页 |
一、民间器乐的音色在钢琴上的另一种再现 | 第59-62页 |
二、富有民间色彩的装饰音的运用 | 第62-66页 |
第四章 演奏分析 | 第66-77页 |
第一节 四手联弹作品的演奏基本要求 | 第66-68页 |
一、合作前的准备 | 第66-67页 |
二、演奏技术的合作 | 第67-68页 |
第二节 触键与音色的联想 | 第68-70页 |
一、对器乐的模仿 | 第68-70页 |
二、对民歌中装饰音的模仿 | 第70页 |
第三节 内容的表现 | 第70-73页 |
第四节 踏板的使用 | 第73-77页 |
一、依据旋律的需要 | 第73-74页 |
二、依据和声的需要 | 第74页 |
三、依据节奏的需要 | 第74-75页 |
四、依据色彩效果的需要 | 第75-77页 |
结语 | 第77-79页 |
访谈记录 | 第79-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