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1.1.1. 历史街区重要性被肯定但衰败难以回避 | 第11-12页 |
1.1.2. 历史街区更新实践虽多但问题仍然突出 | 第12-13页 |
1.1.3. 我国正大力探索PPP模式的发展道路 | 第13-14页 |
1.2. 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1.2.1. 历史街区 | 第14-15页 |
1.2.2. 城市更新 | 第15页 |
1.2.3. PPP模式 | 第15-16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6-19页 |
1.3.1. 国外关于历史街区的研究 | 第16-17页 |
1.3.2. 国内关于历史街区的研究 | 第17-18页 |
1.3.3. 关于PPP模式的研究 | 第18-19页 |
1.4. 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9-21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1.5. 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21-23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5.2. 研究框架 | 第22-23页 |
第二章. 从历史街区到历史街区更新 | 第23-40页 |
2.1. 历史街区的保护历程 | 第23-26页 |
2.1.1. 国际保护历程 | 第23-24页 |
2.1.2. 国内保护历程 | 第24-26页 |
2.2. 历史街区的价值定性 | 第26-30页 |
2.2.1. 物质层面价值 | 第27-28页 |
2.2.2. 非物质层面价值 | 第28-30页 |
2.3. 历史街区更新中的矛盾分析 | 第30-34页 |
2.3.1. 物质层面的老化与使用需求之间的矛盾 | 第31-32页 |
2.3.2. 非物质层面的固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 | 第32-34页 |
2.4. 历史街区更新的实践历程 | 第34-39页 |
2.4.1. 国外实践历程 | 第34-37页 |
2.4.2. 国外实践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37-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基于PPP模式的历史街区更新框架构建 | 第40-56页 |
3.1. PPP模式的发展历程 | 第40-42页 |
3.1.1. 国外发展情况 | 第40-41页 |
3.1.2. 我国发展情况 | 第41-42页 |
3.2. PPP模式的内容解析 | 第42-46页 |
3.2.1. PPP模式的核心 | 第42-44页 |
3.2.2. PPP模式的优势 | 第44-45页 |
3.2.3. PPP模式的范式 | 第45-46页 |
3.3. PPP模式介入历史街区更新实践 | 第46-52页 |
3.3.1. 美国匹兹堡Strip District更新 | 第46-49页 |
3.3.2. 日本东京OMY区域更新 | 第49-52页 |
3.4. 基于PPP模式历史街区更新工作框架 | 第52-55页 |
3.4.1. 互利共赢的多方结构 | 第52-53页 |
3.4.2. 维度交叉的愿景拓展 | 第53-54页 |
3.4.3. 基于范式的更新路线 | 第54-5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历史街区更新中物质层面的更新改造策略 | 第56-77页 |
4.1. 宏观尺度上的整体发展定位 | 第56-59页 |
4.1.1. 从外至内的产业导入 | 第56-57页 |
4.1.2. 从内至外的经济激活 | 第57-58页 |
4.1.3. 城市视角下的多样混合 | 第58-59页 |
4.2. 中观尺度上的环境优化策略 | 第59-65页 |
4.2.1. 保护整体风貌 | 第59-61页 |
4.2.2. 梳理街巷交通 | 第61-62页 |
4.2.3. 优化空间节点 | 第62-64页 |
4.2.4. 基础设施现代化 | 第64-65页 |
4.3. 微观尺度上的建筑改造策略 | 第65-76页 |
4.3.1. 建立操作标准 | 第65-68页 |
4.3.2. 平衡功能、空间与结构 | 第68-72页 |
4.3.3. 平衡历史与未来 | 第72-7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五章. 历史街区更新中非物质层面的发展运营建议 | 第77-87页 |
5.1. 关于社会的发展运营策略 | 第77-79页 |
5.1.1. 以社区组织推进基层工作 | 第77-78页 |
5.1.2. 以文化活动培育街区认同 | 第78-79页 |
5.2. 关于经济的发展运营策略 | 第79-82页 |
5.2.1. 从业态整合到弹性调整 | 第79-81页 |
5.2.2. 从提供空间到提供平台 | 第81-82页 |
5.3. 关于文化的发展运营策略 | 第82-86页 |
5.3.1. 多方向的发展方式 | 第82-84页 |
5.3.2. 多类型的宣传推广 | 第84-8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六章. 基于PPP模式的历史街区更新项目实践—以广州市恩宁路永庆大街历史街区更新为例 | 第87-101页 |
6.1. 恩宁路背景简介 | 第87-89页 |
6.2. 永庆大街历史街区PPP模式应用 | 第89-90页 |
6.3. 永庆大街历史街区前期调研情况 | 第90-94页 |
6.4. 永庆大街历史街区更新改造情况 | 第94-97页 |
6.4.1. 建筑更新,结构加固 | 第94-95页 |
6.4.2. 文保专修,资源活化 | 第95-96页 |
6.4.3. 基础完善,消除隐患 | 第96页 |
6.4.4. 交通梳理,肌理抽疏 | 第96-97页 |
6.5. 永庆大街历史街区发展运营情况 | 第97-99页 |
6.5.1. 产业导入,经济回归 | 第97页 |
6.5.2. 文化保育,民企合作 | 第97-98页 |
6.5.3. 街区运营,社区参与 | 第98-99页 |
6.6. 实践反思 | 第99-100页 |
6.7. 小结 | 第100-101页 |
结语 | 第101-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8-109页 |
致谢 | 第109-110页 |
附件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