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论 | 第10-16页 |
(一)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选题背景 | 第10页 |
2.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11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 | 第11-12页 |
2.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 | 第12-13页 |
(四)理论依据 | 第13-14页 |
(五)研究方法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六)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14-16页 |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理论及实践 | 第16-24页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 | 第16-17页 |
1.国际上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研究 | 第16页 |
2.国内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研究 | 第16-17页 |
(二)各级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 | 第17-20页 |
1.国家政策 | 第17-18页 |
2.省级政策 | 第18-19页 |
3.市级政策 | 第19-20页 |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切界定及政府责任 | 第20-24页 |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切界定 | 第20页 |
2.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责任 | 第20-24页 |
三、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及问题 | 第24-35页 |
(一)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具体情况阐述 | 第24-26页 |
1.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总体现状 | 第24-26页 |
(二)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体现状 | 第26-28页 |
1.《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颁布实施 | 第26-27页 |
2.进行分类保护 | 第27页 |
3.资料收集整理,入库、出版 | 第27-28页 |
4.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承等场所 | 第28页 |
5.资金投入情况 | 第28页 |
(三)洛阳市政府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 | 第28-35页 |
1.机构设置 | 第28-29页 |
2.重大政策探索 | 第29-30页 |
3.重大实践探索 | 第30-33页 |
4.存在问题 | 第33-35页 |
四、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5-42页 |
(一)保护手段比较单一,政策连贯性差 | 第35-37页 |
(二)缺乏市级财政资金 | 第37-38页 |
(三)机构设置相对滞后、专职人员满足不了实际需求 | 第38页 |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机制不健全 | 第38-42页 |
五、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建议 | 第42-48页 |
(一)制定出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办法 | 第42-43页 |
1.对上位法进行深入的研究 | 第42-43页 |
2.注重可操作性 | 第43页 |
3.明确规范政府以及相关单位和个人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 第43页 |
4.强化对违法行为的追究 | 第43页 |
5.注重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 | 第43页 |
(二)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 第43-44页 |
1.有侧重地对重点项目给予扶持 | 第43-44页 |
2.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抢救性挖掘专项经费 | 第44页 |
3.倾向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平台建设 | 第44页 |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第44-45页 |
1.加强管理队伍的培训 | 第44页 |
2.建立健全传承人扶持制度 | 第44-45页 |
3.放眼未来,从小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 第45页 |
(四)以特色产业为依托,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辐射范围 | 第45-46页 |
1.注重与时代结合 | 第45-46页 |
2.开发衍生品 | 第46页 |
3.塑造品牌,打造亮点 | 第46页 |
(五)和旅游业相结合,扩大本地非遗的影响力 | 第46-48页 |
1.用非遗丰富旅游产品 | 第46页 |
2.用非遗提升旅游品质 | 第46-47页 |
3.用非遗延伸发展旅游产业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