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地方工业经济论文

重庆市制造业产业集聚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8-13页
    1.1 选题背景第8-9页
    1.2 选题意义第9页
        1.2.1 理论意义第9页
        1.2.2 实际意义第9页
    1.3 研究内容第9-10页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0-12页
        1.4.1 研究思路第10-12页
        1.4.2 研究方法第12页
    1.5 特色与创新之处第12-13页
第2章 产业集聚的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第13-22页
    2.1 产业集聚概念的界定第13页
    2.2 产业集聚相关基础理论第13-16页
        2.2.1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第13-14页
        2.2.2 比较优势理论第14-15页
        2.2.3 产业区位理论第15页
        2.2.4 新经济地理学第15-16页
    2.3 产业集聚的测度第16-19页
        2.3.1 行业集中度第16页
        2.3.2 区位商第16-17页
        2.3.3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第17页
        2.3.4 空间基尼系数第17-18页
        2.3.5 EG指数第18-19页
    2.4 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第19-22页
第3章 重庆市制造业产业集聚的现状分析第22-44页
    3.1 制造业定义与分类第22-23页
        3.1.1 制造业的定义第22页
        3.1.2 制造业的分类第22-23页
    3.2 重庆市制造业发展概况第23-28页
        3.2.1 历史演进第23-25页
        3.2.2 发展现状第25-28页
    3.3 重庆市制造业产业集聚现状第28-42页
        3.3.1 产业集聚分析指标第28-31页
        3.3.2 重庆市制造业的产业集聚现状分析第31-40页
        3.3.4 重庆市制造业产业集聚存在的主要问题第40-42页
    3.4 小结第42-44页
第4章 重庆市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第44-67页
    4.1 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理论回顾及假设第44-49页
        4.1.1 要素禀赋第44-45页
        4.1.2 市场需求第45-46页
        4.1.3 规模经济第46-47页
        4.1.4 外部效应第47页
        4.1.5 对外开放度第47-48页
        4.1.6 基础建设第48-49页
        4.1.7 政府政策第49页
    4.2 研究设计第49-54页
        4.2.1 指标选取第49-53页
        4.2.2 模型设定第53-54页
        4.2.3 产业选取及数据来源第54页
    4.3 实证分析第54-66页
        4.3.1 多重共线性检验第55-56页
        4.3.2 平稳性检验第56-58页
        4.3.3 制造业整体的实证回归第58-61页
        4.3.4 制造业分行业的实证回归第61-66页
    4.4 小结第66-67页
第5章 结论及对策建议第67-71页
    5.1 本文结论第67-68页
    5.2 对策建议第68-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哈尔滨啤酒集团营销策略研究
下一篇:东方电气过度投资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