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铣挖法铣挖参数及施工振动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1.2.1 铣挖法施工经验研总结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2 机械破岩理论与刀具优化设计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2.3 隧道施工振动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3.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第2章 理论与方法 | 第22-34页 |
2.1 LS-DYNA软件简介 | 第22页 |
2.2 LS-DYNA显式算法研究 | 第22-29页 |
2.2.1 控制方程和空间有限元离散化 | 第22-25页 |
2.2.2 显示时间积分算法 | 第25-26页 |
2.2.3 时间步控制 | 第26-27页 |
2.2.4 单点高斯积分与沙漏控制 | 第27-28页 |
2.2.5 显式算法与隐式算法的比较 | 第28-29页 |
2.3 接触算法 | 第29-32页 |
2.4 无反射边界 | 第32-33页 |
2.5 缩短计算时间技术 | 第3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铣挖法铣挖参数研究 | 第34-60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34页 |
3.2 铣挖头破岩数值模拟求解步骤 | 第34-41页 |
3.2.1 实体模型的建立 | 第34-36页 |
3.2.2 材料设置和网格划分 | 第36-38页 |
3.2.3 接触设置 | 第38-39页 |
3.2.4 边界条件与加载 | 第39页 |
3.2.5 沙漏控制 | 第39页 |
3.2.6 求解控制 | 第39-40页 |
3.2.7 LS-DYNA求解可靠性验证 | 第40-41页 |
3.3 铣挖头工况参数的研究 | 第41-54页 |
3.3.1 不同吃刀深度结果分析 | 第43-48页 |
3.3.2 不同截割厚度结果分析 | 第48-50页 |
3.3.3 不同截割速度结果分析 | 第50-51页 |
3.3.4 不同截割方式结果分析 | 第51-54页 |
3.4 围岩条件对铣挖过程影响的研究 | 第54-58页 |
3.4.1 不同内摩擦角结果分析 | 第54-55页 |
3.4.2 不同粘聚力结果分析 | 第55-56页 |
3.4.3 不同破坏强度指标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4章 铣挖法施工振动效应研究 | 第60-86页 |
4.1 振动的评价 | 第60-65页 |
4.1.1 评价振动的指标 | 第60页 |
4.1.2 国内标准 | 第60-62页 |
4.1.3 美国标准 | 第62-63页 |
4.1.4 英国标准 | 第63-64页 |
4.1.5 德国标准 | 第64页 |
4.1.6 瑞士标准 | 第64-65页 |
4.1.7 评价标准的选择 | 第65页 |
4.2 模型介绍 | 第65-68页 |
4.2.1 计算模型确定 | 第65-67页 |
4.2.2 初始应力 | 第67页 |
4.2.3 阻尼设置 | 第67-68页 |
4.3 铣挖法与钻爆法振动对比 | 第68-80页 |
4.3.1 隧道爆破模拟方法 | 第68-70页 |
4.3.2 结果分析 | 第70-80页 |
4.4 铣挖法施工引起的环境振动影响分析 | 第80-85页 |
4.4.1 不同摆动速度 | 第81-82页 |
4.4.2 不同围岩条件 | 第82-84页 |
4.4.3 不同埋深 | 第84-8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结论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