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大豆根病及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 第13-28页 |
1.1 大豆胞囊线虫病和大豆根腐病的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2 大豆高效菌株的研究进展 | 第16-23页 |
1.3 诱导抗性的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1.4 大豆种子包衣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24-28页 |
第二章 大豆种子处理诱导大豆抗大豆胞囊线虫和镰刀菌的菌株筛选 | 第28-48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2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32-46页 |
2.3 小结 | 第46-48页 |
第三章 高效菌株的鉴定 | 第48-66页 |
第一节 高效真菌菌株的鉴定 | 第48-55页 |
3.1.1 材料和方法 | 第48-50页 |
3.1.2 结果与分析 | 第50-55页 |
3.1.3 小结 | 第55页 |
第二节 高效细菌菌株的鉴定 | 第55-66页 |
3.2.1 材料和方法 | 第55-57页 |
3.2.2 结果与分析 | 第57-64页 |
3.2.3 小结 | 第64-66页 |
第四章 微紫青霉Snef1650的生防活性及对作物生长影响 | 第66-72页 |
4.1 材料和方法 | 第66-68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68-71页 |
4.3 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活性菌株对大豆系统抗性(ISR)的研究 | 第72-75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72-73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73-74页 |
5.3 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75-77页 |
6.1 大豆种子处理诱导大豆抗大豆胞囊线虫和镰刀菌的菌株的筛选 | 第75页 |
6.2 高效菌株的鉴定 | 第75页 |
6.3 微紫青霉Snef1650的生防活性及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 第75-76页 |
6.4 活性菌株对大豆的系统诱导抗性(ISR) | 第76页 |
6.5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4页 |
附录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专利情况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