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一)解决“三农”问题背景 | 第10页 |
| (二)农村建设发展背景 | 第10页 |
| (三)农村金融改革背景 | 第10-11页 |
| 二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 三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页 |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 (三)国内外综述总结 | 第13-14页 |
| 四 研究内容及结构 | 第14-15页 |
| (一)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二)研究结构 | 第14-15页 |
| 五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5-18页 |
| (一)创新之处 | 第15页 |
| (二)不足之处 | 第15-18页 |
| 第二章 河南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 | 第18-28页 |
| 一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 第19-20页 |
| 二 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现状 | 第20-22页 |
| 三 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 | 第22-25页 |
| 四 河南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比较 | 第25-28页 |
| (一)村镇银行、小额信贷公司的比较 | 第26页 |
| (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比较 | 第26页 |
| (三)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比较 | 第26-28页 |
| 第三章 河南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运营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 第28-34页 |
| 一 自身运行存在问题 | 第28-30页 |
| (一)存款吸收难、来源资金少 | 第28页 |
| (二)分布不合理、网点缺少 | 第28-29页 |
| (三)资金供给不足 | 第29页 |
| (四)经营中的政策偏离 | 第29-30页 |
| (五)人才缺乏、制约管理经营 | 第30页 |
| (六)金融市场弱势化定位 | 第30页 |
| 二 外部干扰问题 | 第30-32页 |
| (一)监管部门监管不畅 | 第30-31页 |
| (二)风险高且缺乏控制 | 第31页 |
| (三)认知度与信誉度缺失 | 第31页 |
| (四)缺乏合作 | 第31-32页 |
| 三 金融生态环境恶化问题 | 第32-34页 |
| (一)经济基础差、收入低、资金外流 | 第32页 |
| (二)农村信用体系、金融法律环境需改善 | 第32-33页 |
| (三)农业保险发展进程滞后 | 第33-34页 |
| 第四章 河南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34-38页 |
| 一 运营的优化 | 第34-35页 |
| (一)纠正其运行偏差 | 第34页 |
| (二)寻求探索适合发展模式 | 第34页 |
| (三)注重人才培训建设 | 第34-35页 |
| (四)拓展金融产品与服务多元化 | 第35页 |
| 二 外部干扰的优化 | 第35-36页 |
| (一)自我宣传、加深了解认识 | 第35页 |
| (二)加大融资渠道、转变多元融资 | 第35-36页 |
| (三)倡导金融产权制度变革 | 第36页 |
| 三 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 | 第36-38页 |
| (一)完善农村信用体系 | 第36-37页 |
| (二)完善金融法律体系 | 第37页 |
| (三)增加扶持政策和加强内控监管 | 第37-38页 |
|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未来展望 | 第38-40页 |
| 一 主要结论 | 第38页 |
| 二 未来展望 | 第38-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