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符号说明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8页 |
1.1 引言 | 第13-14页 |
1.2 第一代生物柴油 | 第14-16页 |
1.2.1 直接混合法 | 第14页 |
1.2.2 微乳液法 | 第14页 |
1.2.3 酸催化法 | 第14-15页 |
1.2.4 碱催化法 | 第15页 |
1.2.5 超临界法 | 第15页 |
1.2.6 酶催化法 | 第15-16页 |
1.3 第二代生物柴油 | 第16-24页 |
1.3.1 非负载型加氢脱氧催化剂 | 第16-18页 |
1.3.2 负载型加氢脱氧催化剂 | 第18-22页 |
1.3.3 加氢催化剂活性相模型及机理 | 第22-23页 |
1.3.4 加氢脱氧工艺 | 第23页 |
1.3.5 加氢脱氧再临氢异构工艺 | 第23-24页 |
1.3.6 油脂和柴油掺炼工艺 | 第24页 |
1.4 第三代生物柴油 | 第24-25页 |
1.5 膨润土简介 | 第25页 |
1.6 麻疯树油简介 | 第25-26页 |
1.7 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6-28页 |
1.7.1 课题研究意义 | 第26页 |
1.7.2 课题的主要内容 | 第26-28页 |
第二章 硫化型NiMo/活性白土制备及其催化麻疯树油加氢 | 第28-56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8-32页 |
2.1.1 实验试剂与设备 | 第28-29页 |
2.1.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9-30页 |
2.1.3 催化剂催化性能的评价 | 第30页 |
2.1.4 成分分析 | 第30-31页 |
2.1.5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 | 第31-32页 |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2-54页 |
2.2.1 标准物的气相分析 | 第32页 |
2.2.2 硫化型NiMo/活性白土催化剂的制备 | 第32-41页 |
2.2.3 催化剂的表征分析 | 第41-47页 |
2.2.4 硫化型NiMo/活性白土催化麻疯树油加氢 | 第47-52页 |
2.2.5 对比实验 | 第52-53页 |
2.2.6 硫化型NiMo/活性白土催化剂再生方法的研究 | 第53-54页 |
2.3 小结 | 第54-56页 |
第三章 还原型Ni/Al_2O_3/ZrO_2/膨润土制备及其催化麻疯树油加氢 | 第56-86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56-60页 |
3.1.1 实验试剂与设备 | 第56-57页 |
3.1.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57-58页 |
3.1.3 催化剂催化性能的评价 | 第58页 |
3.1.4 产品初步分析检测 | 第58-59页 |
3.1.5 成分分析 | 第59-60页 |
3.1.6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 | 第60页 |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0-84页 |
3.2.1 还原型Ni/Al_2O_3/ZrO_2/膨润土催化剂的制备 | 第60-71页 |
3.2.2 催化剂的表征分析 | 第71-77页 |
3.2.3 还原型Ni/Al_2O_3/ZrO_2/膨润土催化麻疯树油加氢 | 第77-82页 |
3.2.4 对比实验 | 第82-83页 |
3.2.5 还原型Ni/Al_2O_3/ZrO_2/膨润土催化剂再生方法的研究 | 第83-84页 |
3.3 小结 | 第84-86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4.1 结论 | 第86-87页 |
4.2 展望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