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7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半导体光催化反应机理与光催化性能影响因素 | 第10-11页 |
1.3 提高半导体光催化剂性能 | 第11-16页 |
1.3.1 贵金属与光催化剂的复合 | 第12页 |
1.3.2 改变催化剂的晶体结构或形貌 | 第12-13页 |
1.3.3 掺杂以提升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 | 第13-14页 |
1.3.4 缺陷控制以提高半导体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 | 第14-15页 |
1.3.5 生成半导体异质结以提高光催化活性 | 第15-16页 |
1.4 Bi_2O_3和Bi_2O_2CO_3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4.1 Bi2O_3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4.2 Bi_2O_2CO_3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5 本文选题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6 参考文献 | 第19-27页 |
第二章 Cu_2O修饰的Bi_2O_3纳米球的制备、表征及可见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 第27-49页 |
2.1 引言 | 第27-28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8-30页 |
2.2.1 制备Bi_2O_3纳米球 | 第28页 |
2.2.2 制备Cu_2O修饰的Bi_2O_3纳米球 | 第28页 |
2.2.3 表征 | 第28-29页 |
2.2.4 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29页 |
2.2.5 光催化性机理测试 | 第29-30页 |
2.3 结果讨论 | 第30-43页 |
2.3.1 XRD分析 | 第30-31页 |
2.3.2 SEM和TEM分析 | 第31-33页 |
2.3.3 BET分析 | 第33-34页 |
2.3.4 UV-vis DRS分析 | 第34-36页 |
2.3.5 XPS分析 | 第36-38页 |
2.3.6 光催化活性测试 | 第38-43页 |
2.4 小结 | 第43-44页 |
2.5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第三章 Er掺杂Bi_2O_2CO_3花状微球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 | 第49-69页 |
3.1 引言 | 第49-50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50-52页 |
3.2.1 制备Er掺杂Bi_2O_2CO_3花状微球 | 第50页 |
3.2.3 表征 | 第50-51页 |
3.2.4 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51-52页 |
3.3 结果讨论 | 第52-63页 |
3.3.1 XRD分析 | 第52-53页 |
3.3.2 FESEM分析 | 第53-56页 |
3.3.3 XRF分析 | 第56页 |
3.3.4 BET分析 | 第56-57页 |
3.3.5 UV-vis DRS分析 | 第57-60页 |
3.3.6 光催化活性测试 | 第60-62页 |
3.3.7 讨论 | 第62-63页 |
3.4 小结 | 第63页 |
3.5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4.1 结论 | 第69-70页 |
4.2 展望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