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页 |
Zusammenfassung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6-20页 |
1.1. 穆特休斯的美学纲领概述 | 第10-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2. 穆特休斯美学纲领形成的历史背景与美学接纳 | 第20-51页 |
2.1. 穆特休斯在日本—早期建筑实践与美学观点 | 第20-31页 |
2.2. 穆特休斯在英国—对“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和英国建筑文化的美学接纳 | 第31-42页 |
2.3. “风格多元化”背后的美学及社会伦理学问题与穆特休斯美学纲领框架的形成 | 第42-51页 |
3. 穆特休斯美学纲领的内容与目的 | 第51-82页 |
3.1. 真实风格替代对历史的模仿和个性的表达 | 第53-64页 |
3.2. 务实主义作为艺术实践的原点和现代精神的表达 | 第64-74页 |
3.3. 德意志的身份识别与国际化的形式 | 第74-82页 |
4. 穆特休斯与德意志制造联盟 | 第82-117页 |
4.1. “穆特休斯事件”与德意志制造联盟的创建 | 第82-89页 |
4.2. 穆特休斯的“制造联盟理念”—‘从沙发靠枕到城市建设” | 第89-96页 |
4.3. “型式化”作为“统一文化图像”的手段 | 第96-105页 |
4.4. “制造联盟之争” | 第105-117页 |
5. 从穆特休斯的理念到包豪斯的实践 | 第117-142页 |
5.1. 穆特休斯与普鲁士工艺美术教育改革 | 第117-125页 |
5.2. 从穆特休斯到格罗皮乌斯 | 第125-135页 |
5.3. 穆特休斯对先锋派、包豪斯和新建筑运动的批评 | 第135-142页 |
6. 结论—穆特休斯在文化史中的多重角色与他的“和谐文化”理想 | 第142-153页 |
附录一 赫尔曼.穆特休斯简历 | 第153-155页 |
附录二 参考文献 | 第155-165页 |
附录三 赫尔曼·穆特休斯全部著作与文章目录(附标題翻译) | 第165-187页 |
后记与致谢 | 第187-1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