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国民经济计划及其管理论文--市场机制与市场调节论文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与发展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1章 绪论第10-23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21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20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20-21页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第21-22页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第22-23页
第2章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背景第23-34页
    2.1 国内背景第23-30页
        2.1.1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隐含了改革的潜在优势第23-27页
        2.1.2“文革”后对“左”倾思想的批判促进了中国的改革第27-29页
        2.1.3 改革中计划与市场的争论第29-30页
    2.2 国际背景第30-33页
        2.2.1 中国周边经济体对中国的影响第30-32页
        2.2.2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第32-33页
    2.3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3章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第34-53页
    3.1 经济体制改革的早期探索阶段第34-38页
        3.1.1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34-36页
        3.1.2 城市国有企业“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第36-38页
    3.2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阶段第38-43页
        3.2.1“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概念的提出第38-39页
        3.2.2 价格双轨制的实行第39-41页
        3.2.3 非公有制经济力量的发展第41-42页
        3.2.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与发展第42-43页
    3.3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阶段第43-46页
        3.3.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提出第43-44页
        3.3.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的壮大与成熟第44-46页
    3.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阶段第46-52页
        3.4.1 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第46-47页
        3.4.2 市场体系进一步成熟第47-50页
        3.4.3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进一步调整第50-51页
        3.4.4 分配制度改革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第51-52页
    3.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4章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与发展的特点第53-62页
    4.1 特殊性第53-55页
        4.1.1 西方理论不能解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功的原因第53-54页
        4.1.2“中国模式”对世界的独特意义第54-55页
    4.2 开放性第55-58页
        4.2.1 内外开放并举第55-56页
        4.2.2 对接海外广阔市场第56-57页
        4.2.3“一带一路”建设带动对外开放新局面第57-58页
    4.3 突破性第58-61页
        4.3.1 对马克思主义传统理论观点的突破第58-59页
        4.3.2 对苏联经验的突破第59-60页
        4.3.3 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突破第60-61页
    4.4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结论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国“希望六号”公共住房计划初探
下一篇:基于特征价格模型的城市住宅租赁价格影响因素及空间差异研究--以重庆主城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