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21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20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2-23页 |
第2章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背景 | 第23-34页 |
2.1 国内背景 | 第23-30页 |
2.1.1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隐含了改革的潜在优势 | 第23-27页 |
2.1.2“文革”后对“左”倾思想的批判促进了中国的改革 | 第27-29页 |
2.1.3 改革中计划与市场的争论 | 第29-30页 |
2.2 国际背景 | 第30-33页 |
2.2.1 中国周边经济体对中国的影响 | 第30-32页 |
2.2.2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 第32-3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 第34-53页 |
3.1 经济体制改革的早期探索阶段 | 第34-38页 |
3.1.1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第34-36页 |
3.1.2 城市国有企业“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 | 第36-38页 |
3.2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阶段 | 第38-43页 |
3.2.1“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概念的提出 | 第38-39页 |
3.2.2 价格双轨制的实行 | 第39-41页 |
3.2.3 非公有制经济力量的发展 | 第41-42页 |
3.2.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 第42-43页 |
3.3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阶段 | 第43-46页 |
3.3.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提出 | 第43-44页 |
3.3.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的壮大与成熟 | 第44-46页 |
3.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阶段 | 第46-52页 |
3.4.1 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 | 第46-47页 |
3.4.2 市场体系进一步成熟 | 第47-50页 |
3.4.3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进一步调整 | 第50-51页 |
3.4.4 分配制度改革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 第51-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与发展的特点 | 第53-62页 |
4.1 特殊性 | 第53-55页 |
4.1.1 西方理论不能解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功的原因 | 第53-54页 |
4.1.2“中国模式”对世界的独特意义 | 第54-55页 |
4.2 开放性 | 第55-58页 |
4.2.1 内外开放并举 | 第55-56页 |
4.2.2 对接海外广阔市场 | 第56-57页 |
4.2.3“一带一路”建设带动对外开放新局面 | 第57-58页 |
4.3 突破性 | 第58-61页 |
4.3.1 对马克思主义传统理论观点的突破 | 第58-59页 |
4.3.2 对苏联经验的突破 | 第59-60页 |
4.3.3 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突破 | 第60-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