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凡例 | 第16-17页 |
绪论 | 第17-30页 |
第一章 基于文献统计的先秦至魏晋南北朝园林概念探析 | 第30-61页 |
第一节 先秦和秦汉园林概念 | 第30-48页 |
一、代表性语词统计:苑、园、囿、圃、台、池 | 第30-34页 |
二、园林性质分析:生态资源、禽兽蓄养、仪式起居、狩猎军事 | 第34-39页 |
三、先秦和秦汉园林语境下的圃、囿、苑考辨 | 第39-48页 |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的园林概念 | 第48-61页 |
第二章 先秦园林的性质 | 第61-117页 |
第一节 上古传说与园林起源 | 第61-64页 |
第二节 以生态资源为核心的先秦园林 | 第64-85页 |
一、湿地与早期人类活动 | 第64-68页 |
二、湿地的资源属性及其本体论价值 | 第68-72页 |
三、先秦园林对湿地的利用 | 第72-85页 |
第三节 皇家园林的功能 | 第85-99页 |
一、战略功能 | 第85-93页 |
二、教育、礼仪与政治功能 | 第93-99页 |
第四节 皇家园林的管理制度及生态思想:兼论秦汉时期 | 第99-110页 |
一、皇家园林的管理 | 第99-105页 |
二、皇家园林管理中的生态思想 | 第105-110页 |
第五节 私家园林的滥觞与审美思想的酝酿 | 第110-117页 |
一、贵族和平民私园 | 第110-111页 |
二、士人园林的雏形 | 第111-113页 |
三、审美理论的构建 | 第113-117页 |
第三章 汉代的皇家与私家园林 | 第117-130页 |
第一节 皇家园林:先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 第117-126页 |
一、水资源丰富的上林苑 | 第117-119页 |
二、皇家园林的功能 | 第119-126页 |
第二节 私家园林 | 第126-130页 |
第四章 商品经济影响下的魏晋南北朝园林 | 第130-150页 |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园林的历史背景 | 第130-136页 |
一、动荡社会中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 第130-134页 |
二、强盛的世族阶层 | 第134-136页 |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商品经济的发展 | 第136-138页 |
一、魏晋南北朝以前的商品经济 | 第136-137页 |
二、魏晋南北朝的商品经济 | 第137-138页 |
第三节 园林的商业化生产 | 第138-150页 |
一、农作技术的提高 | 第138页 |
二、繁荣的庄园经济 | 第138-147页 |
三、商品经济对皇家园林的影响 | 第147-148页 |
四、北方的坞壁 | 第148-150页 |
第五章 山水审美影响下的魏晋南北朝园林概念 | 第150-185页 |
第一节 从人物品藻到山水审美 | 第150-152页 |
第二节 玄学影响下的科技与文化 | 第152-163页 |
一、“辨名析理”影响下的科技、文化成就 | 第152-155页 |
二、玄学影响下的美学观念 | 第155-163页 |
第三节 山水审美意识的成熟 | 第163-173页 |
一、山水诗与文人的山水游赏 | 第164-168页 |
二、山水画的发展 | 第168-171页 |
三、城市的山水园林 | 第171-173页 |
第四节 园林的精神栖居本质 | 第173-176页 |
第五节 佛教影响下的园林概念 | 第176-185页 |
一、佛教的传入及其在魏晋南北朝的影响略述 | 第176-177页 |
二、名僧谈玄与名士论佛 | 第177-182页 |
三、佛教影响下的园林概念 | 第182-185页 |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的皇家园林 | 第185-205页 |
第一节 皇家园林的文人境界 | 第185-191页 |
一、文人化的帝王 | 第185-188页 |
二、文人化的园林生活与精神境界 | 第188-191页 |
第二节 皇家园林的物质服务功能 | 第191-199页 |
一、曹魏邺城铜雀园与玄武苑 | 第192-194页 |
二、北魏洛阳皇家园林 | 第194-196页 |
三、六朝建康皇家园林 | 第196-199页 |
第三节 皇家园林的政治功能 | 第199-205页 |
一、华林园听讼 | 第199-201页 |
二、皇家园林的祥瑞事件 | 第201-205页 |
结论 | 第205-207页 |
参考文献 | 第207-215页 |
附录1 与园林、湿地相关的先秦及秦汉青铜器 | 第215-236页 |
附录2 《水经注》收录园林、湿地史料 | 第236-242页 |
附录3 魏晋南北朝统治者、士人赏爱山水史料 | 第242-247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247-248页 |
致谢 | 第248-2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