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论文--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论文

县级人大监督权研究--以浙江省乐清市人大常委会“人民听证制度”为例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9-16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0-11页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11-12页
    1.4 文献综述第12-16页
        1.4.1 文献回顾第12-16页
        1.4.2 小结与评价第16页
2 人大监督权的理论分析第16-21页
    2.1 人大监督权的理论基础第16-18页
        2.1.1 人民主权理论第16-17页
        2.1.2 西方分权理论与代议制民主理论第17-18页
        2.1.3 治理理论和协商民主理论第18页
    2.2 人大监督权的概念和特征第18-21页
        2.2.1 人大监督权的概念第18页
        2.2.2 地方人大监督权的特征第18-19页
        2.2.3 县级政权的特征与县级人大的职权第19-21页
3 人大监督权的现行规范体系第21-28页
    3.1 人大对决策权的监督第22-24页
    3.2 人大对执行权的监督第24-26页
    3.3 人大对监督权的监督第26-28页
4 《监督法》与人大监督权的运行现状第28-32页
    4.1 《监督法》的施行与人大监督权不断完善第28-29页
    4.2 人大监督权的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第29-32页
5 浙江省乐清市人大常委会“人民听证制度”的实证分析第32-41页
    5.1 浙江省乐清市人大常委会“人民听证制度”的背景第32-34页
        5.1.1 浙江省乐清市的地理位置第32页
        5.1.2 浙江省乐清市的历史沿革第32-33页
        5.1.3 浙江省乐清市的现实情况第33页
        5.1.4 浙江省乐清市人大领导的创新意识第33-34页
    5.2 浙江省乐清市人大常委会“人民听证制度”的基本做法第34-35页
    5.3 浙江省乐清市人大常委会“人民听证制度”的形成过程第35-36页
    5.4 浙江省乐清市人大常委会“人民听证制度”的具体案例第36-37页
    5.5 浙江省乐清市人大常委会“人民听证制度”的实效分析第37-41页
        5.5.1 人大代表的作用进一步发挥第37-38页
        5.5.2 人大监督实效进一步增强第38-39页
        5.5.3 县级党政领导体制进一步改善第39页
        5.5.4 公民的政治参与权进一步实现第39-41页
6 “人民听证制度”:县级人大监督权行使的可能模式第41-46页
    6.1 县级人大监督权行使的“人民听证”模式概述第41页
    6.2 浙江省乐清市人大常委会“人民听证制度”的创新性评价第41-44页
        6.2.1 “人民听证制度”是依托人大常委会的体制内创新第41-42页
        6.2.2 “人民听证制度”的创新意义在于细化的程序规则第42-44页
    6.3 浙江省乐清市人大常委会“人民听证制度”的可持续性评价第44-46页
        6.3.1 “人民听证制度”横向的可持续性第44页
        6.3.2 “人民听证制度”纵向的可持续性第44页
        6.3.3 “人民听证制度”可持续性的限度第44-46页
7 研究不足第46-47页
8 结束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附录第52-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慈善机构精神助长职能研究--基于“浙江省理想慈善基金会”与“台湾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的比较分析
下一篇:罗荣桓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