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1-12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4.1 文献回顾 | 第12-16页 |
1.4.2 小结与评价 | 第16页 |
2 人大监督权的理论分析 | 第16-21页 |
2.1 人大监督权的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2.1.1 人民主权理论 | 第16-17页 |
2.1.2 西方分权理论与代议制民主理论 | 第17-18页 |
2.1.3 治理理论和协商民主理论 | 第18页 |
2.2 人大监督权的概念和特征 | 第18-21页 |
2.2.1 人大监督权的概念 | 第18页 |
2.2.2 地方人大监督权的特征 | 第18-19页 |
2.2.3 县级政权的特征与县级人大的职权 | 第19-21页 |
3 人大监督权的现行规范体系 | 第21-28页 |
3.1 人大对决策权的监督 | 第22-24页 |
3.2 人大对执行权的监督 | 第24-26页 |
3.3 人大对监督权的监督 | 第26-28页 |
4 《监督法》与人大监督权的运行现状 | 第28-32页 |
4.1 《监督法》的施行与人大监督权不断完善 | 第28-29页 |
4.2 人大监督权的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9-32页 |
5 浙江省乐清市人大常委会“人民听证制度”的实证分析 | 第32-41页 |
5.1 浙江省乐清市人大常委会“人民听证制度”的背景 | 第32-34页 |
5.1.1 浙江省乐清市的地理位置 | 第32页 |
5.1.2 浙江省乐清市的历史沿革 | 第32-33页 |
5.1.3 浙江省乐清市的现实情况 | 第33页 |
5.1.4 浙江省乐清市人大领导的创新意识 | 第33-34页 |
5.2 浙江省乐清市人大常委会“人民听证制度”的基本做法 | 第34-35页 |
5.3 浙江省乐清市人大常委会“人民听证制度”的形成过程 | 第35-36页 |
5.4 浙江省乐清市人大常委会“人民听证制度”的具体案例 | 第36-37页 |
5.5 浙江省乐清市人大常委会“人民听证制度”的实效分析 | 第37-41页 |
5.5.1 人大代表的作用进一步发挥 | 第37-38页 |
5.5.2 人大监督实效进一步增强 | 第38-39页 |
5.5.3 县级党政领导体制进一步改善 | 第39页 |
5.5.4 公民的政治参与权进一步实现 | 第39-41页 |
6 “人民听证制度”:县级人大监督权行使的可能模式 | 第41-46页 |
6.1 县级人大监督权行使的“人民听证”模式概述 | 第41页 |
6.2 浙江省乐清市人大常委会“人民听证制度”的创新性评价 | 第41-44页 |
6.2.1 “人民听证制度”是依托人大常委会的体制内创新 | 第41-42页 |
6.2.2 “人民听证制度”的创新意义在于细化的程序规则 | 第42-44页 |
6.3 浙江省乐清市人大常委会“人民听证制度”的可持续性评价 | 第44-46页 |
6.3.1 “人民听证制度”横向的可持续性 | 第44页 |
6.3.2 “人民听证制度”纵向的可持续性 | 第44页 |
6.3.3 “人民听证制度”可持续性的限度 | 第44-46页 |
7 研究不足 | 第46-47页 |
8 结束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附录 | 第52-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