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其他论文

社会慈善机构精神助长职能研究--基于“浙江省理想慈善基金会”与“台湾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的比较分析

中文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中文文摘第5-6页
目录第6-9页
绪论第9-19页
    一、 研究的背景和缘由第9-11页
    二、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11-14页
    三、 文献综述第14-15页
    四、 核心概念界定第15-19页
第一章 浙江省理想慈善基金会的精神助长理念、受惠群体和举措第19-33页
    第一节 浙江省理想慈善基金会的精神助长理念第19-20页
    第二节 浙江省理想慈善基金会的心灵成长受惠群体第20-26页
        一、 受助者个体的选定和考核第20-23页
        二、 义工群体的选定第23-25页
        三、 工作人员的选拔聘用及考核第25-26页
    第三节 浙江省理想慈善基金会精神助长的举措及效果第26-33页
        一、 基金会秘书长对理念的宣传,对三大群体的心灵关怀第26-27页
        二、 受助者与义工为主体,工作人员审查的周报交流第27-29页
        三、 受助者为主体,三大群体共同参与的月度或季度交流会第29-30页
        四、 义工为主体,三大群体共同参与的义工交流会第30-31页
        五、 工作人员为主体,向受助者及义工传递心灵修养内容的QQ群交流第31-32页
        六、 浙江省理想慈善基金会新浪博客宣传平台第32-33页
第二章 台湾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的精神助长理念、受惠群体和举措第33-43页
    第一节 台湾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的精神助长理念第33-35页
        一、 证言上人的人生经历第34页
        二、 基金会工作理念的制定第34-35页
    第二节 台湾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的心灵成长受惠群体第35-39页
        一、 基金会志愿者的招募与培训第35-38页
        二、 工作人员的选定第38-39页
    第三节 台湾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精神助长的举猜及效果第39-43页
        一、 慈善志业第39页
        二、 医疗志业和骨髓捐赠第39页
        三、 教育志业第39-40页
        四、 人文志业第40-41页
        五、 环境保护第41页
        六、 小区志工第41-42页
        七、 国际赈灾第42-43页
第三章 两大慈善机构精神助职能比较第43-57页
    第一节 相同点比较第43-51页
        一、 领袖的示范作用第43页
        二、 虔诚低调的氛围第43-44页
        三、 结对子的帮扶模式第44-46页
        四、 关心体谅的心灵陪伴第46-49页
        五、 共同的行善思路第49-51页
    第二节 不同点比较第51-54页
        一、 成立时间和工作成效第51页
        二、 精神助长理念和表现形式第51-52页
        三、 心灵成长的学习内容第52页
        四、 心灵受助群体第52-53页
        五、 志愿者培训制度第53-54页
    第三节 启示第54-57页
        一、 精神陪伴和关怀比单纯的物质捐赠更有意义第54-55页
        二、 要重视对志愿者的关怀和培训第55页
        三、 一对一的帮扶模式值得借鉴第55-57页
结语第57-59页
附录一第59-65页
附录二第65-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75-77页
致谢第77-79页
个人简历第79-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新模式研究--基于目标管理视角
下一篇:县级人大监督权研究--以浙江省乐清市人大常委会“人民听证制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