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1.1 葡萄保鲜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1.1 葡萄 SO2类保鲜剂贮藏技术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1.2 葡萄冷藏技术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1.3 葡萄气调贮藏技术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1.4 冰温技术在葡萄等果蔬贮藏方面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1.5 1-MCP 在葡萄等果蔬贮藏方面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2 课题的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以及创新点 | 第16-18页 |
1.2.1 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2.3 课题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8-24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8-19页 |
2.1.1 试材 | 第18页 |
2.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8-19页 |
2.1.3 主要药品与试剂 | 第19页 |
2.2 试验设计与方法 | 第19-21页 |
2.2.1 巨峰葡萄处理方法 | 第19-20页 |
2.2.1.1 薄膜自发气调包装及复合 CT2 保鲜剂包装对巨峰葡萄贮藏效果及采后生理的比较研究 | 第19页 |
2.2.1.2 薄膜自发气调与箱式自发气调对巨峰葡萄贮藏效果及采后生理的比较研究 | 第19-20页 |
2.2.2 乍娜葡萄处理方法 | 第20-21页 |
2.2.2.1 1-MCP 结合冰温贮藏对葡萄采后品质及相关生理代谢的调控 | 第20页 |
2.2.2.2 1-MCP 处理对葡萄常温货架期保鲜效果的研究 | 第20-21页 |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1-24页 |
2.3.1 气体成分测定 | 第21页 |
2.3.2 品质指标测定 | 第21页 |
2.3.3 果实质构分析 | 第21页 |
2.3.4 果实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 第21-23页 |
2.3.4.1 呼吸强度的测定 | 第21-22页 |
2.3.4.2 乙烯的测定 | 第22页 |
2.3.4.3 相对膜透性的测定 | 第22页 |
2.3.4.4 丙二醛含量 | 第22页 |
2.3.4.5 超氧阴离子(O2-)含量 | 第22页 |
2.3.4.6 过氧化氢(H2O2)含量测定 | 第22页 |
2.3.4.7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羧甲基纤维素酶(CX)活性测定 | 第22页 |
2.3.4.8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 | 第22页 |
2.3.4.9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 | 第22页 |
2.3.4.10 脂氧合酶(LOX)活性测定 | 第22-23页 |
2.3.4.11 原果胶含量的测定 | 第23页 |
2.3.5 感官指标评定 | 第23页 |
2.3.6 数据处理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4-59页 |
3.1 薄膜气调与箱式气调对巨峰葡萄贮藏效果及采后生理的比较研究 | 第24-35页 |
3.1.1 环境气体变化对葡萄贮藏效果的影响 | 第24-26页 |
3.1.1.1 不同 MAP 中 O2和 CO2气体组成 | 第24-25页 |
3.1.1.2 不同 MAP 内气体成分变化对葡萄贮藏效果的影响 | 第25-26页 |
3.1.2 不同 MAP 对葡萄质构性能的影响 | 第26-27页 |
3.1.3 不同 MAP 对葡萄贮藏品质的影响 | 第27-29页 |
3.1.3.1 不同 MAP 对葡萄贮藏期间醇糖比含量的影响 | 第27-28页 |
3.1.3.2 不同 MAP 对葡萄贮藏期间可滴定酸,Vc 含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3.1.4 不同 MAP 对葡萄果实衰老因子的影响 | 第29-32页 |
3.1.4.1 不同 MAP 对葡萄贮藏期间呼吸强度的影响 | 第29-30页 |
3.1.4.2 不同 MAP 对葡萄贮藏期间乙烯生成速率的影响 | 第30-31页 |
3.1.4.3 不同 MAP 对葡萄贮藏期间质膜透性的影响 | 第31页 |
3.1.4.4 不同 MAP 对葡萄贮藏期间 MDA 含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3.1.5 不同 MAP 对葡萄果实软化因子的影响 | 第32-34页 |
3.1.5.1 不同 MAP 对葡萄贮藏期间原果胶含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3.1.5.2 不同 MAP 对葡萄贮藏期间 PG 活性的影响 | 第33页 |
3.1.5.3 不同 MAP 对葡萄贮藏期间 CX 活性的影响 | 第33-34页 |
3.1.6 本节讨论 | 第34-35页 |
3.2 薄膜及薄膜复合 CT2 气调对葡萄采后品质和生理的影响 | 第35-45页 |
3.2.1 环境气体变化对葡萄贮藏效果的影响 | 第35-37页 |
3.2.1.1 不同处理方式中 O2和 CO2气体组成 | 第35-37页 |
3.2.1.2 不同处理方式内气体成分变化对葡萄贮藏效果的影响 | 第37页 |
3.2.2 不同处理方式对葡萄贮藏期间质构性能的影响 | 第37-39页 |
3.2.3 不同处理方式对葡萄贮藏品质的影响 | 第39-41页 |
3.2.3.1 不同处理方式对葡萄贮藏期间醇糖比含量的影响 | 第39页 |
3.2.3.2 不同处理方式对葡萄贮藏期间可滴定酸(TA)含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3.2.3.3 不同处理方式对葡萄贮藏期间 Vc 含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3.2.4 不同处理方式对葡萄果实衰老因子的影响 | 第41-43页 |
3.2.4.1 不同处理方式对葡萄贮藏期间呼吸强度的影响 | 第41页 |
3.2.4.2 不同处理方式对葡萄贮藏期间乙烯生成速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3.2.4.3 不同处理方式对葡萄贮藏期间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3.2.5 不同处理方式对葡萄果实软化因子的影响 | 第43-45页 |
3.2.5.1 不同处理方式对葡萄贮藏期间原果胶含量的影响 | 第43页 |
3.2.5.2 不同处理方式对葡萄贮藏期间 PG 活性的影响 | 第43-44页 |
3.2.5.3 不同处理方式对葡萄贮藏期间 CX 活性的影响 | 第44-45页 |
3.2.6 本节讨论 | 第45页 |
3.3. 1-MCP 结合冰温贮藏对葡萄采后品质及相关生理代谢的调控 | 第45-54页 |
3.3.1 1-MCP 结合冰温贮藏对葡萄贮藏外观品质的影响 | 第45-47页 |
3.3.2 1-MCP 结合冰温贮藏对葡萄果穗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速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3.3.3 1-MCP 结合冰温贮藏对葡萄果实丙二醛含量和脂氧合酶活性的影响 | 第48-49页 |
3.3.4 1-MCP 结合冰温贮藏对葡萄果实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49-51页 |
3.3.5 1-MCP 结合冰温贮藏对葡萄果实过氧化氢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 第51-52页 |
3.3.6 本节讨论 | 第52-54页 |
3.4 1 -MCP 处理对葡萄常温货架期保鲜效果的研究 | 第54-59页 |
3.4.1 对葡萄果实腐烂率和脱粒率的影响 | 第54-55页 |
3.4.2 对葡萄果梗褐变指数及果穗失重率的影响 | 第55-56页 |
3.4.3 对果实品质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56-58页 |
3.4.3.1 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 第56-57页 |
3.4.3.2 对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 第57页 |
3.4.3.3 对果实 Vc 含量的影响 | 第57-58页 |
3.4.4 本节讨论 | 第58-59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