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12页 |
| 1.2 变刚度复合材料层合板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 第2章 变刚度复合材料层合板设计概述 | 第16-22页 |
| 2.1 变刚度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概念 | 第16页 |
| 2.2 改变复合材料层合板响应特性的方法 | 第16-19页 |
| 2.2.1 改变体积分数来改变复合材料层合板响应特性 | 第16-17页 |
| 2.2.2 改变层合板厚度来改变复合材料层合板响应特性 | 第17页 |
| 2.2.3 改变纤维铺设方式来改变复合材料层合板响应特性 | 第17-19页 |
| 2.3 变刚度复合材料层合板路径的选择 | 第19页 |
| 2.4 变刚度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制备 | 第19-21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3章 变刚度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建立 | 第22-31页 |
| 3.1 参考路径的描述 | 第22-26页 |
| 3.2 平移法构建复合材料层合板 | 第26页 |
| 3.3 平行法构建复合材料层合板 | 第26-28页 |
| 3.4 平移法和平行法之间的比较 | 第28-30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4章 变刚度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模拟分析 | 第31-52页 |
| 4.1 有限元方法 | 第31页 |
| 4.2 ABAQUS 有限元分析软件 | 第31-32页 |
| 4.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2-35页 |
| 4.3.1 模型的边界条件和载荷情况 | 第34页 |
| 4.3.2 材料属性的定义 | 第34-35页 |
| 4.4 直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模拟 | 第35页 |
| 4.5 曲线铺设的复合材料层合板模拟 | 第35-38页 |
| 4.5.1 <0°│45°>/45°/45°/0°复合材料层合板 | 第37页 |
| 4.5.2 [<0°│45°>/45°]s复合材料层合板 | 第37-38页 |
| 4.5.3 <0°│45°>/ <0°│-45°>/45°/<0°│45°>复合材料层合板 | 第38页 |
| 4.5.4 [<0°│45°>/ <0°│-45°>]s复合材料层合板 | 第38页 |
| 4.6 直纤维和曲线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一阶屈曲载荷结果 | 第38-43页 |
| 4.6.1 直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一阶屈曲载荷结果 | 第38-40页 |
| 4.6.2 曲线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一阶屈曲载荷结果 | 第40-43页 |
| 4.7 直纤维和曲线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一阶屈曲载荷结果比较 | 第43-44页 |
| 4.8 直纤维和曲线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二阶屈曲载荷结果 | 第44-49页 |
| 4.8.1 直纤维复合材料层合二阶屈曲载荷结果 | 第44-45页 |
| 4.8.2 曲线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二阶屈曲载荷结果 | 第45-49页 |
| 4.9 直纤维和曲线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二阶屈曲载荷结果比较 | 第49-51页 |
| 4.10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5章 变刚度复合材料层合板铺层角度的选择 | 第52-60页 |
| 5.1 [<0°│15°>/45°]s复合材料层合板 | 第52-54页 |
| 5.2 [<0°│30°>/45°]s复合材料层合板 | 第54-57页 |
| 5.3 [<30°│45°>/45°]s复合材料层合板 | 第57-59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结论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