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A股市场泡沫经济问题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导言第14-40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4-17页
        一、选题背景第14-16页
        二、研究意义第16-17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第17-36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述评第17-24页
        二、国外研究现状述评第24-36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基本框架与创新之处第36-40页
        一、研究方法第36页
        二、基本框架第36-38页
        三、创新之处第38-40页
第二章 泡沫经济的理论阐释第40-62页
    第一节 经济泡沫的内涵和外延第40-48页
        一、经济泡沫的定义与载体第40-42页
        二、经济泡沫的形成条件第42-44页
        三、经济泡沫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第44-48页
    第二节 泡沫经济的内涵和外延第48-57页
        一、泡沫经济的定义第48-50页
        二、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的关系第50-52页
        三、泡沫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第52-53页
        四、泡沫经济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第53-54页
        五、泡沫经济与经济周期的关系第54-57页
    第三节 泡沫经济的载体及其特性第57-62页
        一、资产价值的难以确定性第57页
        二、各种资产的供求特性第57-60页
        三、易成为泡沫经济载体的资产及其特性第60-62页
第三章 股市泡沫存在的理论可能与现实机制第62-73页
    第一节 股市泡沫存在的理论可能第62-66页
        一、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第62-63页
        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第63-64页
        三、有效市场假说与证券价格波动第64-66页
    第二节 股市泡沫存在的现实机制第66-73页
        一、非有效市场第67-68页
        二、不完全信息第68-69页
        三、政府干预的影响第69-71页
        四、市场主体的行为决策第71-73页
第四章 A股市场泡沫经济的衡量与界定第73-87页
    第一节 股市泡沫经济衡量界定的困难第73-76页
        一、股票内在价值难以确定第73-74页
        二、股市泡沫经济不存在数值上的严格界限第74-76页
        三、非市场因素造成的衡量界定困难第76页
    第二节 衡量界定股票市场泡沫经济的方法第76-83页
        一、市盈率第77-78页
        二、市净率第78-79页
        三、换手率第79-80页
        四、巴菲特指标第80-81页
        五、对市场情绪的观测第81-83页
    第三节 似是而非的股市泡沫经济的几种情况第83-87页
        一、单只股票的异常状态第84-85页
        二、某个板块股票的异常状态第85-86页
        三、股市整体短期内连续暴涨第86-87页
第五章 A股市场泡沫经济的历史表现与运行规律第87-121页
    第一节 A股市场的泡沫经济事件第87-113页
        一、2007年非典型泡沫经济事件第88-96页
        二、2015年典型泡沫经济事件第96-113页
    第二节 A股市场泡沫经济的表现第113-116页
        一、估值指标暴涨第113-114页
        二、总市值飙升第114页
        三、成交额和换手率激增第114-115页
        四、市场情绪狂热第115-116页
    第三节 A股市场泡沫经济的运行规律第116-121页
        一、形成: 逐渐积累第117-118页
        二、发展: 迅猛膨胀第118页
        三、破灭: 突然崩溃第118-119页
        四、回归:缓慢恢复第119-121页
第六章 A股市场泡沫经济的形成及其影响第121-139页
    第一节 股票市场泡沫向泡沫经济转化的可能途径第121-125页
        一、股市泡沫转化为泡沫经济的一般条件第121-122页
        二、经济周期波动第122页
        三、股市泡沫加速实体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反作用第122-123页
        四、金融因素变化第123-124页
        五、国际资本流动第124-125页
        六、技术革命第125页
    第二节 A股市场泡沫经济问题的成因第125-134页
        一、对于未来经济高增长的预期第126页
        二、超额货币供给与低利率的市场环境第126-127页
        三、实体经济回报率较低第127-128页
        四、股票市场的制度缺陷第128-129页
        五、金融监管的缺陷第129页
        六、投资者结构问题突出第129-130页
        七、部分企业助推股市泡沫第130-131页
        八、政府行为有利于股市泡沫的发展第131-132页
        九、媒体言论成为泡沫经济的助推器第132-133页
        十、泡沫膨胀预期的自我实现第133-134页
    第三节 A股市场泡沫经济形成时期的影响第134-139页
        一、微观层面影响第134-136页
        二、宏观层面影响第136-139页
第七章 A股市场泡沫经济的破灭原因及其危害第139-151页
    第一节 A股市场泡沫经济的破灭原因第139-144页
        一、泡沫经济破灭的逻辑必然性第139-140页
        二、对经济高增长预期的逆转第140-141页
        三、资金持续流入的状态发生逆转第141-142页
        四、政府为控制风险而加强干预第142页
        五、投资主体的行为转变第142-144页
        六、全球金融风险的影响第144页
    第二节 A股市场泡沫经济破灭的危害第144-151页
        一、微观层面危害第145-147页
        二、宏观层面危害第147-151页
第八章 A股市场泡沫经济的哲学解读第151-168页
    第一节 存在泡沫经济的社会形态第151-156页
        一、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基本含义第151-153页
        二、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存在泡沫经济第153-154页
        三、A股市场泡沫经济具有社会形态基础第154-156页
    第二节 产生泡沫经济的社会心理第156-163页
        一、欲望支配世界第156-158页
        二、理性与非理性第158-159页
        三、单向度思想第159-161页
        四、集体无意识第161-163页
    第三节 股市泡沫经济的本质是金融异化第163-168页
        一、异化概念的内涵与沿革第163-165页
        二、金融异化的含义、表现及原因第165-166页
        三、金融异化导致股市泡沫经济的机制第166-168页
第九章 其他国家和地区股市泡沫经济案例研究及其启示第168-189页
    第一节 日本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股市泡沫经济第168-174页
        一、日本股市泡沫经济的形成原因第168-172页
        二、日本股市泡沫经济的治理措施第172-174页
    第二节 美国世纪之交纳斯达克泡沫经济第174-179页
        一、美国纳斯达克泡沫经济的形成原因第174-178页
        二、美国纳斯达克泡沫经济的治理措施第178-179页
    第三节 中国台湾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股市泡沫经济第179-187页
        一、台湾股市泡沫经济的形成原因第179-183页
        二、台湾股市泡沫经济的治理措施第183-187页
    第四节 其他国家和地区案例对我国的启示第187-189页
第十章 A股市场泡沫经济防范与治理的政策建议第189-204页
    第一节 A股市场泡沫经济的防范第189-197页
        一、正确认识股市泡沫经济第189-190页
        二、虚拟经济应当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第190-191页
        三、倡导理性投资与价值投资第191-192页
        四、加强金融监管第192-194页
        五、完善股市相关制度第194-195页
        六、建立股市泡沫经济的监控预警机制第195-196页
        七、建立股市平准基金第196-197页
    第二节 A股市场泡沫经济发展时期的治理第197-200页
        一、控制资金流入股市第197-198页
        二、抑制投机性交易第198-199页
        三、冷却投机狂热情绪第199-200页
    第三节 A股市场泡沫经济破灭之后的治理第200-204页
        一、及时应对股市泡沫经济破灭第201页
        二、有效进行不良资产管理第201-202页
        三、逐步刺激股市复苏第202-204页
结语第204-206页
参考文献第206-222页
致谢第222-223页

论文共2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民币期货发展研究
下一篇:离岸与在岸人民币汇率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