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缩略词表 | 第13-14页 |
前言 | 第14-1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8-30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18页 |
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8页 |
1.3 主要试剂 | 第18-19页 |
1.4 试剂盒 | 第19页 |
1.5 主要溶液的配置 | 第19-21页 |
1.5.1 EPCs分离 | 第19-20页 |
1.5.2 EPCs鉴定 | 第20页 |
1.5.3 Transwell实验 | 第20-21页 |
1.6 方法 | 第21-28页 |
1.6.1 EPCs分离、培养、扩增 | 第21-22页 |
1.6.2 体外诱导分化与扩增 | 第22页 |
1.6.3 传代、复苏与冻存 | 第22-23页 |
1.6.4 血清分离步骤 | 第23页 |
1.6.5 流式细胞术鉴定EPCs表面抗原 | 第23-24页 |
1.6.6 免疫荧光鉴定EPCs表面标志物 | 第24页 |
1.6.7 EPCs功能鉴定 | 第24页 |
1.6.8 急性心梗和心衰患者EPCs伤口弥合情况 | 第24-25页 |
1.6.9 细胞迁移能力验证:(Transwell) | 第25-26页 |
1.6.10 血管形成能力检测 | 第26-27页 |
1.6.11 引物设计 | 第27页 |
1.6.12 内皮祖细胞RNA的提取 | 第27-28页 |
1.6.13 反转录 | 第28页 |
1.6.14 RT-PCR | 第28页 |
1.7 统计学分析 | 第28-30页 |
2 结果 | 第30-42页 |
2.1 EPCS分离与鉴定 | 第30-31页 |
2.1.1 EPCs分离 | 第30页 |
2.1.2 EPCs体外诱导培养 | 第30-31页 |
2.2 EPCS的鉴定 | 第31-33页 |
2.2.1 流式细胞术鉴定EPCs表型 | 第31-32页 |
2.2.2 免疫荧光法鉴定EPCs | 第32页 |
2.2.3 体外血管形成实验 | 第32-33页 |
2.3 急性心梗和心衰患者EPCS功能差异 | 第33-42页 |
2.3.1 急性心梗患者EPCs的迁移率强于心衰患者 | 第33-35页 |
2.3.2 心衰患者EPCs血管形成能力强于急性心梗患者 | 第35-37页 |
2.3.3 急性心梗患者EPCs趋化因子高表达 | 第37-38页 |
2.3.4 急性心梗患者血管形成相关因子低表达 | 第38-39页 |
2.3.5 EPCs的迁移能力受急性心梗发生时间的影响 | 第39-40页 |
2.3.6 随着急性心梗发生时间延长EPCs的迁移能力降低 | 第40-41页 |
2.3.7 NO在急性心梗中高表达 | 第41-42页 |
3 讨论 | 第42-48页 |
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综述 内皮祖细胞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的现状和前景 | 第5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在校期间参加学术会议及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