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叉车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本章小节 | 第15-17页 |
第2章 叉车护顶架的总体方案设计 | 第17-37页 |
2.1 叉车护顶架的总体设计要求 | 第17页 |
2.2 现有车型护顶架的结构现状及安全性能 | 第17-20页 |
2.2.1 现有圆管型材车型护顶架的结构现状 | 第17-18页 |
2.2.2 现有圆管型材车型护顶架的实车试验及结果分析 | 第18-20页 |
2.3 叉车护顶架外观的工业设计 | 第20-23页 |
2.4 叉车护顶架的结构总体设计划分 | 第23-25页 |
2.5 叉车护顶架的支撑腿设计 | 第25-30页 |
2.5.1 支撑管型材的选择 | 第25-28页 |
2.5.2 支撑管折弯角度的设计 | 第28-29页 |
2.5.3 支撑腿后支撑座设计 | 第29-30页 |
2.6 叉车护顶架的顶棚方案设计 | 第30-32页 |
2.7 顶棚与支撑腿之间的安装设计 | 第32-33页 |
2.8 灯具选型及安装的详细结构及走线方案设计 | 第33-35页 |
2.8.1 前大灯、转向灯选型及安装方案 | 第33-34页 |
2.8.2 灯罩设计安装及走线 | 第34-35页 |
2.9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3章 叉车护顶架三维建模及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37-47页 |
3.1 叉车护顶架零件三维建模及虚拟装配 | 第37-38页 |
3.1.1 叉车护顶架零件三维建模 | 第37-38页 |
3.1.2 叉车护顶架虚拟装配及干涉验证 | 第38页 |
3.2 有限元落物碰撞分析特性 | 第38-41页 |
3.2.1 ANSYS Workbench软件 | 第38-39页 |
3.2.2 有限元落物碰撞特性 | 第39-41页 |
3.3 分析思路与分析目标 | 第41-42页 |
3.4 叉车护顶架的有限元建模 | 第42-46页 |
3.4.1 有限元前处理 | 第42-43页 |
3.4.2 有限元加载求解及后处理 | 第43页 |
3.4.4 几何建模简化 | 第43-45页 |
3.4.5 材料参数和单元类型的选取 | 第45页 |
3.4.6 单元网格的划分 | 第45-46页 |
3.5 本章总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叉车护顶架落物碰撞分析 | 第47-65页 |
4.1 叉车护顶架落物碰撞要求 | 第47页 |
4.2 叉车护顶架落物碰撞分析 | 第47-51页 |
4.3 叉车护顶架冲击分析 | 第51-54页 |
4.4 叉车护顶架安全性能分析 | 第54-63页 |
4.4.1 侧向承载和能量载荷分析 | 第55-58页 |
4.4.2 纵向承载和能量载荷分析 | 第58-60页 |
4.4.3 垂直承载能力分析 | 第60-62页 |
4.4.4 叉车护顶架DLV分析 | 第62-63页 |
4.5 本章总结 | 第63-65页 |
第5章 叉车护顶架改进后安全性分析及实车试验 | 第65-83页 |
5.1 护顶架改进方案 | 第65-66页 |
5.2 护顶架改进后落物碰撞分析 | 第66-70页 |
5.3 护顶架改进后冲击分析 | 第70-71页 |
5.4 护顶架改进后安全性能分析 | 第71-77页 |
5.4.1 侧向承载和能量载荷分析 | 第71-73页 |
5.4.2 纵向承载和能量载荷分析 | 第73-75页 |
5.4.3 垂直承载能力分析 | 第75-76页 |
5.4.4 护顶架改进后DLV分析 | 第76-77页 |
5.5 实物试验分析 | 第77-81页 |
5.5.1 叉车护顶架落物实车试验 | 第77-79页 |
5.5.2 叉车护顶架冲击实车试验 | 第79-81页 |
5.6 本章总结 | 第81-8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6.1 本文总结 | 第83页 |
6.2 创新点 | 第83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