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耳属不同品种原生质体制备再生及融合技术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1.1 侧耳属真菌概述 | 第10-11页 |
1.1.1 侧耳属品种生物学分类及作用 | 第10-11页 |
1.1.2 侧耳属真菌的经济价值 | 第11页 |
1.2 原生质体技术概述 | 第11-18页 |
1.2.1 原生质体育种技术简介 | 第11-12页 |
1.2.2 原生质体育种技术在食用菌领域的应用 | 第12页 |
1.2.3 原生质体的制备 | 第12-14页 |
1.2.4 原生质体的再生 | 第14页 |
1.2.5 原生质体的单核化技术 | 第14页 |
1.2.6 原生质体融合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2.7 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方法 | 第15-16页 |
1.2.8 原生质体遗传标记 | 第16-17页 |
1.2.9 融合子的筛选鉴定 | 第17-18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20页 |
1.3.1 平菇 | 第18页 |
1.3.2 秀珍菇 | 第18-19页 |
1.3.3 鲍鱼菇 | 第19-20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 | 第21-38页 |
2.1 平菇的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优化 | 第21-26页 |
2.1.1 材料 | 第21页 |
2.1.2 方法 | 第21-22页 |
2.1.3 平菇原生质体制备结果与分析 | 第22-25页 |
2.1.4 平菇原生质体再生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5-26页 |
2.2 秀珍菇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条件优化 | 第26-32页 |
2.2.1 材料 | 第26-27页 |
2.2.2 方法 | 第27页 |
2.2.3 秀珍菇原生质体制备结果与分析 | 第27-31页 |
2.2.4 秀珍菇原生质体再生结果与分析 | 第31-32页 |
2.3 鲍鱼菇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条件优化 | 第32-38页 |
2.3.1 材料 | 第32页 |
2.3.2 方法 | 第32-33页 |
2.3.3 鲍鱼菇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33-35页 |
2.3.4 鲍鱼菇原生质体再生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35-38页 |
第三章 原生质体融合 | 第38-42页 |
3.1 材料 | 第38页 |
3.1.1 供试菌株 | 第38页 |
3.1.2 供试培养基及试剂 | 第38页 |
3.2 方法 | 第38-39页 |
3.2.1 筛选单核菌株确定融合亲本 | 第38页 |
3.2.2 原生质体融合 | 第38-39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9-42页 |
第四章 融合子鉴定 | 第42-50页 |
4.1 材料 | 第42页 |
4.2 方法 | 第42-44页 |
4.2.1 平板拮抗试验 | 第42页 |
4.2.2 酯酶同工酶标记 | 第42-43页 |
4.2.3 ISSR分子标记 | 第43-44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4-50页 |
4.3.1 双亲菌株与融合株菌丝形态分析 | 第44-46页 |
4.3.2 拮抗试验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4.3.3 酯酶同工酶结果分析 | 第47页 |
4.3.4 ISSR分子标记结果分析 | 第47-5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作者简历 | 第57-58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