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模光纤中的光时域反射技术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光时域反射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 第12-14页 |
第2章 少模光纤中瑞利散射的标量理论 | 第14-37页 |
2.1 光纤及其主要参数 | 第14-15页 |
2.2 光纤中的导模的近场分布 | 第15-16页 |
2.3 模式耦合理论 | 第16-18页 |
2.3.1 模式耦合系数 | 第16-17页 |
2.3.2 场耦合模型和功率耦合模型 | 第17-18页 |
2.4 光时域反射技术基础 | 第18-20页 |
2.5 瑞利散射功率的时变分析及其远场推导 | 第20-27页 |
2.5.1 少模光纤中LP模的远场分布 | 第23-25页 |
2.5.2 电偶极子的远场分布 | 第25-27页 |
2.6 瑞利散射的标量理论推导 | 第27-33页 |
2.6.1 光纤中瑞利散射的产生机制 | 第27页 |
2.6.2 瑞利散射局部捕获因子 | 第27-30页 |
2.6.3 瑞利散射全局捕获因子 | 第30-33页 |
2.7 前向瑞利散射及其对模式耦合的影响 | 第33-36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少模光纤中的光时域反射技术实验研究 | 第37-49页 |
3.1 光时域反射技术的实验装置 | 第37-39页 |
3.2 通过AOM消除起始的衰减盲区 | 第39-41页 |
3.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1-47页 |
3.3.1 光路损耗的测量及其不确定度 | 第41-42页 |
3.3.2 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的对比 | 第42-47页 |
3.4 模式耦合的测量过程 | 第47-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保偏少模光纤中瑞利散射的矢量理论 | 第49-68页 |
4.1 保偏少模光纤原理及其场分布求解 | 第49-50页 |
4.2 保偏少模光纤的COMSOL仿真过程 | 第50-53页 |
4.3 保偏少模光纤中的光时域反射理论 | 第53-54页 |
4.4 瑞利散射的矢量理论模型 | 第54-64页 |
4.4.1 LP模式的矢量远场分布 | 第54-57页 |
4.4.2 电偶极子的矢量远场分布 | 第57-59页 |
4.4.3 偏振模的局部捕获因子与全局捕获因子 | 第59-64页 |
4.5 后向瑞利散射偏振态的变化 | 第64-6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5章 保偏少模光纤中的光时域反射技术实验研究 | 第68-75页 |
5.1 偏振相关的模内和模间耦合的测量装置 | 第68-72页 |
5.1.1 时分复用以及滤除反射峰的装置 | 第69-71页 |
5.1.2 保偏少模光纤对准主轴的方法 | 第71-72页 |
5.2 同偏振与正交偏振的模间和模内耦合分析 | 第72-73页 |
5.3 模式耦合的实时监测 | 第73-7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6.1 总结 | 第75-76页 |
6.2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