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三)简要评述 | 第15-16页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三)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17-18页 |
第一章 税收风险管理概述 | 第18-26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第18-23页 |
一、“营改增”相关概念 | 第18-19页 |
二、税收风险管理相关概念 | 第19-23页 |
第二节 税收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 | 第23-26页 |
一、风险管理理论 | 第23-24页 |
二、税收博弈理论 | 第24页 |
三、税收遵从理论 | 第24-26页 |
第二章“营改增”后昆明地税税收风险管理变化及现状 | 第26-41页 |
第一节“营改增”后昆明地税风险管理变化 | 第26-31页 |
一、风险监控重点转移 | 第26-29页 |
二、数据准确性要求更高 | 第29-30页 |
三、附加税费管理难度加大 | 第30-31页 |
四、纳税服务要求更高 | 第31页 |
第二节 昆明市地税税收风险管理现状 | 第31-37页 |
一、金税三期的系统支撑 | 第31-32页 |
二、建立风险指标特征库 | 第32-37页 |
第三节“营改增”后昆明地税税收风险特点 | 第37-41页 |
一、收入风险表现突出 | 第37-38页 |
二、执法风险不断加大 | 第38-39页 |
三、纳税人风险增大 | 第39-41页 |
第三章“营改增”后昆明地税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41-49页 |
第一节“营改增”后地税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41-46页 |
一、管理机构和专业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41页 |
二、税务干部主观意识存在的问题 | 第41-42页 |
三、风险管理模式存在弊端 | 第42-44页 |
四、风险管理信息保障存在的问题 | 第44-45页 |
五、专业化管理的优势逐渐弱化 | 第45-46页 |
第二节“营改增”后地税税收风险管理问题成因分析 | 第46-49页 |
一、风险管理的基础保障不到位 | 第46页 |
二、税法体系缺陷 | 第46-47页 |
三、税收风险管理理念缺陷 | 第47页 |
四、税收风险管理体系缺陷 | 第47-48页 |
五、税收风险管理制度缺陷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国内外税收风险管理经验及启示 | 第49-53页 |
第一节 国内外税收风险管理经验 | 第49-51页 |
一、国外经验 | 第49-50页 |
二、国内经验 | 第50-51页 |
第二节 完善昆明地税税收风险管理的启示 | 第51-53页 |
一、明确风险管理目标 | 第51页 |
二、人力资源配置方面 | 第51-52页 |
三、建立标准化的风险管理流程 | 第52-53页 |
第五章“营改增”后地税税收风险管理的措施 | 第53-62页 |
第一节 税收风险管理基础的完善 | 第53-54页 |
一、加强风险管理机构建设 | 第53页 |
二、优化人力资源机制 | 第53-54页 |
三、加强信息化管理手段 | 第54页 |
第二节 税收立法的完善 | 第54-57页 |
一、税法体系的完善 | 第54-55页 |
二、严格规范税收立法授权 | 第55-56页 |
三、立法层级的完善 | 第56页 |
四、补丁式政策的统一 | 第56-57页 |
第三节 税收风险管理过程控制的完善 | 第57-59页 |
一、增强风险控制意识 | 第57页 |
二、拓宽风险识别手段 | 第57-58页 |
三、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 第58-59页 |
四、建立风险反馈机制 | 第59页 |
第四节 风险管理防控体系的完善 | 第59-61页 |
一、构筑专业化岗责体系 | 第59-60页 |
二、构建上下联动机制 | 第60页 |
三、完善监督考核机制 | 第60-61页 |
第五节 税收风险管理制度的完善 | 第61-62页 |
一、征管模式重构 | 第61页 |
二、再造征管流程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