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5页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4-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6-23页 |
1.2.1 重金属锑的危害 | 第16页 |
1.2.2 我国锑污染的现状 | 第16-18页 |
1.2.3 锑对植物的危害 | 第18-19页 |
1.2.4 锑污染的治理进展 | 第19页 |
1.2.5 AM真菌的概述与分布 | 第19-20页 |
1.2.6 AM真菌在重金属污染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5-33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5-26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25-26页 |
2.1.2 试验器材 | 第26页 |
2.2 试验设计 | 第26-27页 |
2.3 试验指标测定 | 第27-32页 |
2.3.1 水稻抗逆性调节生物指标 | 第27-28页 |
2.3.2 水稻抗逆性调节生长指标 | 第28页 |
2.3.3 水稻抗逆性调节生理指标 | 第28-30页 |
2.3.4 水稻体内重金属指标测定 | 第30-31页 |
2.3.5 根际理化性质 | 第31-32页 |
2.4 数据处理 | 第32-33页 |
第三章 AM真菌-水稻共生体的构建 | 第33-35页 |
3.1 AM真菌对水稻侵染 | 第33-34页 |
3.2 讨论 | 第34页 |
3.3 本章小节 | 第34-35页 |
第四章 AM真菌对水稻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 第35-46页 |
4.1 AM真菌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 第35-39页 |
4.1.1 AM真菌对水稻生物量的影响 | 第35-37页 |
4.1.2 AM真菌对水稻株高的影响 | 第37页 |
4.1.3 AM真菌对水稻根冠比的影响 | 第37-38页 |
4.1.4 AM真菌对水稻籽实产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4.1.5 AM真菌对水稻叶绿素的影响 | 第39页 |
4.2 AM真菌对水稻生理的影响 | 第39-42页 |
4.2.1 AM真菌对水稻SOD活性的影响 | 第40-41页 |
4.2.2 AM真菌对水稻CAT活性的影响 | 第41页 |
4.2.3 AM真菌对水稻POD活性的影响 | 第41-42页 |
4.2.4 AM真菌对水稻MDA含量的影响 | 第42页 |
4.3 讨论 | 第42-44页 |
4.4 本章小节 | 第44-46页 |
第五章 AM真菌对锑污染土壤中水稻吸收、转运锑及根际土壤环境的影响 | 第46-54页 |
5.1 AM 真菌对水稻吸收与转运锑的影响 | 第46-50页 |
5.1.1 AM真菌对水稻吸收锑的影响 | 第46-49页 |
5.1.2 AM真菌对水稻富集和转运锑的影响 | 第49-50页 |
5.1.3 AM真菌对水稻根部锑价态的影响 | 第50页 |
5.2 AM真菌对水稻根际土壤环境的影响 | 第50-51页 |
5.2.1 AM真菌对水稻根际pH、Eh的影响 | 第51页 |
5.3 讨论 | 第51-53页 |
5.4 本章小节 | 第53-5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6.1 结论 | 第54-55页 |
6.2 创新点 | 第55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