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1.1 国内外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形势 | 第8页 |
1.2 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控策略 | 第8-10页 |
1.3 流腮数学建模研究现况 | 第10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1-20页 |
2.1 资料来源和整理 | 第11-12页 |
2.2 流腮暴发的判断标准 | 第12页 |
2.3 动力学模型建立 | 第12-17页 |
2.4 统计方法 | 第17-18页 |
2.5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20-34页 |
3.1 长沙市2006~2015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流行病学特征 | 第20-24页 |
3.2 长沙市2006~2015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暴发特征 | 第24-28页 |
3.3 流腮SEIAR模型拟合优度及检验结果 | 第28-33页 |
3.4 各年龄组传播能力 | 第33-34页 |
3.5 模型预测结果 | 第34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34-38页 |
4.1 长沙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 | 第34-36页 |
4.2 长沙市学校流腮暴发疫情的形势不容乐观 | 第36-37页 |
4.3 SEIAR模型预测 | 第37-38页 |
第五章 对策与建议 | 第38-40页 |
5.1 进一步做好流腮的疾病监测工作 | 第38-39页 |
5.2 不断完善预防接种机制,切实提高疫苗的接种率 | 第39页 |
5.3 重点区域重点管理,有效防制暴发疫情 | 第39-40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附录 | 第44-49页 |
综述 | 第49-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