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9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7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7页 |
第三节 本文创新点、研究内容 | 第7-9页 |
第一章 品牌的网络营销到社会化媒体营销 | 第9-14页 |
第一节 互联网环境下的品牌营销 | 第9-10页 |
一、互联网环境下的品牌营销模式 | 第9页 |
二、互联网环境下的品牌营销特点 | 第9-10页 |
第二节 品牌的网络营销——从搜索引擎到社会化媒体 | 第10-11页 |
一、传统网络营销的利器——搜索引擎 | 第10页 |
二、网络营销的新宠——社会化媒体 | 第10-11页 |
第三节 品牌的社会化媒体营销 | 第11-14页 |
一、“社会化媒体营销”与“社交网络营销” | 第11页 |
二、“社会化媒体营销”的产生和发展 | 第11-12页 |
三、社会化媒体营销的类型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品牌的社会化媒体营销创新的原因 | 第14-18页 |
第一节 大众传媒技术的发展 | 第14-15页 |
一、精准、智能的web3.0 | 第14页 |
二、人人都是自媒体 | 第14-15页 |
第二节 受众思维和审美的改变 | 第15-16页 |
一、匿名的“隐形人” | 第15-16页 |
二、自我个性诉求 | 第16页 |
第三节 文化语境的变迁 | 第16-18页 |
一、视觉传播形态的转向 | 第16页 |
二、多快好省的“快餐”文化追求 | 第16-18页 |
第三章 品牌的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创新特征 | 第18-38页 |
第一节 口碑营销——传统营销策略的新活力 | 第18-24页 |
一、网红经济的强力传播与粉丝效应 | 第18-20页 |
二、微信红包推动移动支付与场景营销 | 第20-24页 |
第二节 整合营销——用户移动生活形态的营销传播 | 第24-32页 |
一、“花式营销俱乐部”——天猫的创新营销方案 | 第24-27页 |
二、跨屏互动重塑品牌形象——“百事挑赞”主题营销活动 | 第27-32页 |
第三节 创新营销——未来媒体技术下的数字营销 | 第32-36页 |
一、VR技术下的数字营销——“Buy+”VR购物平台 | 第32-34页 |
二、网络直播技术——“少年直播吃饭日赚万元” | 第34-36页 |
第四节 借势营销——搭载热点和槽点的顺风车 | 第36-38页 |
一、将个性的群落和阵营整合起来——“太子妃升职记的吐槽盛宴” | 第36-37页 |
二、将时事热点为我所用传递品牌理念——奥运热点营销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品牌的社会化营销的创新策略 | 第38-45页 |
第一节 论坛的沙龙效应 | 第38-39页 |
一、话题的“议程设置” | 第38页 |
二、品牌的口碑树立 | 第38-39页 |
第二节 微博的广场效应 | 第39-41页 |
一、戳中“痛点”,引发UGC | 第39-41页 |
二、从PGC转向职业UGC | 第41页 |
第三节 微信的客厅效应 | 第41-45页 |
一、社交平台化发展 | 第41-42页 |
二、原生广告,情绪流量 | 第42-45页 |
第五章 品牌的社会化媒体营销的趋势和反思 | 第45-49页 |
第一节 品牌的社会化媒体营销的趋势 | 第45-47页 |
一、一机在身,走遍天下 | 第45页 |
二、内容付费,价值消费 | 第45-46页 |
三、VR营销,体验为王 | 第46-47页 |
第二节 品牌的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反思 | 第47-49页 |
一、“借势”比赛的盲目跟风 | 第47-48页 |
二、“把关人”的缺失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
作者简介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