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荧光探针的设计机理 | 第12-15页 |
1.2.1 光诱导电子转移机理 (PET) | 第12-13页 |
1.2.2 分子内电荷转移机理 (ICT) | 第13-14页 |
1.2.3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机理(FRET) | 第14-15页 |
1.2.4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 (ESIPT) | 第15页 |
1.3 氟离子探针的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1.3.1 氢键型氟离子荧光探针 | 第16-17页 |
1.3.2 金属配合物型氟离子荧光探针 | 第17-18页 |
1.3.3 硼酸酯型氟离子荧光探针 | 第18页 |
1.3.4 含有硅氧键或硅碳键的氟离子荧光探针 | 第18-19页 |
1.4 过氧化氢探针的研究进展 | 第19-23页 |
1.4.1 硼酸或硼酯型过氧化氢荧光探针 | 第20-21页 |
1.4.2 有机硒化物过氧化氢荧光探针 | 第21页 |
1.4.3 邻二酮类过氧化氢荧光探针 | 第21-22页 |
1.4.4 氧鎓离子类过氧化氢荧光探针 | 第22-23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创新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双光子氟离子探针TXS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成像上的应用 | 第24-36页 |
2.1 设计思路 | 第24页 |
2.2 仪器与试剂 | 第24-25页 |
2.3 探针TXS的合成与表征 | 第25-26页 |
2.4 探针TXS的荧光光谱测试及生物成像实验 | 第26-28页 |
2.5 结果与讨论 | 第28-36页 |
2.5.1 荧光和紫外分析 | 第28-29页 |
2.5.2 选择性分析 | 第29-30页 |
2.5.3 pH值对荧光发射光谱影响 | 第30页 |
2.5.4 探针分子TXS的响应时间 | 第30-31页 |
2.5.5 荧光量子产率 | 第31页 |
2.5.6 细胞毒性试验及成像研究 | 第31-33页 |
2.5.7 小鼠肝脏组织成像实验 | 第33-34页 |
2.5.8 探针TXS对氟离子的响应机理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双光子过氧化氢探针TX-HP的设计与合成 | 第36-49页 |
3.1 设计思路 | 第36页 |
3.2 仪器与试剂 | 第36-37页 |
3.3 开型双光子过氧化氢荧光探针TX-HP的合成与表征 | 第37页 |
3.4 荧光光谱测试实验及生物成像实验 | 第37-40页 |
3.5 结果与讨论 | 第40-49页 |
3.5.1 探针TX-HP的紫外和荧光分析 | 第40-41页 |
3.5.2 pH值对探针分子TX-HP荧光光谱影响的研究 | 第41页 |
3.5.3 氧化还原性干扰项研究 | 第41-42页 |
3.5.4 探针分子TX-HP对过氧化氢响应的动力学探究 | 第42页 |
3.5.5 荧光量子产率的计算 | 第42页 |
3.5.6 细胞毒性实验及细胞成像的研究 | 第42-45页 |
3.5.7 小鼠肝脏组织成像的研究 | 第45-46页 |
3.5.8 DFT理论计算及响应机理探究 | 第46-49页 |
第四章 基于菲咪唑的新型过氧化氢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应用 | 第49-68页 |
4.1 设计思路 | 第49页 |
4.2 仪器与试剂 | 第49页 |
4.3 基于联苯酚的比率型过氧化氢探针 | 第49-55页 |
4.3.1 探针PAM-PB的合成与表征 | 第49-51页 |
4.3.2 荧光光谱测试实验 | 第51-52页 |
4.3.3 结果与讨论 | 第52-55页 |
4.4 基于氰基联苯酚的开型过氧化氢荧光探针 | 第55-68页 |
4.4.1 探针PAM-PB-BN的合成与表征 | 第55-56页 |
4.4.2 荧光光谱测试实验 | 第56-59页 |
4.4.3 结果与讨论 | 第59-6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附录(一) | 第76-78页 |
附录(二) | 第78-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