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1.2.1 氮减排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2 进化博弈研究 | 第16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6-17页 |
1.3 研究技术路线、方法及创新点 | 第17-18页 |
1.3.1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3.3 创新点 | 第18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进化博弈理论 | 第20-27页 |
2.1 进化博弈理论概述 | 第20-21页 |
2.1.1 有限理性 | 第20页 |
2.1.2 有限理性博弈理论 | 第20页 |
2.1.3 进化博弈论的提出 | 第20-21页 |
2.2 进化均衡策略与复制者动态方程 | 第21-26页 |
2.2.1 进化稳定策略 | 第21-22页 |
2.2.2 复制动态 | 第22-2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我国氮氧化物排放特征及其减排对策 | 第27-37页 |
3.1 氮氧化物成分及其来源 | 第27页 |
3.2 氮氧化物排放现状及特征 | 第27-32页 |
3.2.1 氮氧化物排放总体情况 | 第27-29页 |
3.2.2 重点工业污染源氮氧化物排放情况 | 第29-31页 |
3.2.3 氮氧化物排放特征分析 | 第31-32页 |
3.3 氮氧化物排放控制对策 | 第32-36页 |
3.3.1 氮氧化物减排技术 | 第32页 |
3.3.2 氮氧化物减排税收返还制度 | 第32-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氮氧化物减排奖罚机制博弈分析 | 第37-48页 |
4.1 奖罚机制模型的建立及参数假设 | 第37-38页 |
4.2 模型的平衡点以及稳定性 | 第38-41页 |
4.2.1 平衡点求解 | 第38-39页 |
4.2.2 平衡点的稳定性分析 | 第39-40页 |
4.2.3 进化结果分析 | 第40-41页 |
4.3 企业氮减排成本以及政府奖罚制度对进化结果的影响 | 第41-44页 |
4.3.1 奖罚函数和企业成本函数的假设 | 第42页 |
4.3.2 企业氮减排成本函数的分析 | 第42-43页 |
4.3.3 政府奖励惩罚函数分析 | 第43-44页 |
4.3.4 企业减排成本函数与政府奖罚函数的综合分析 | 第44页 |
4.4 氮减排标准值p对氮减排博弈均衡的影响分析 | 第44-46页 |
4.4.1 p值对均衡点稳定性的影响 | 第45页 |
4.4.2 p值在稳定条件下对奖励系数的影响 | 第45-46页 |
4.5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46-48页 |
第五章 氮氧化物减排税收返还机制博弈分析 | 第48-59页 |
5.1 税收返还模型建立 | 第48-49页 |
5.2 税收返还模型求解分析 | 第49-54页 |
5.2.1 复制动态方程 | 第49-50页 |
5.2.2 减排策略的稳定性分析 | 第50-54页 |
5.2.3 策略选择 | 第54页 |
5.3 税收返还模型模拟分析 | 第54-57页 |
5.3.1 企业收益模拟分析 | 第54-56页 |
5.3.2 政府收益模拟分析 | 第56-57页 |
5.3.3 相关定理模拟结果论证分析 | 第5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2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9-60页 |
6.2 对策建议 | 第60-61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