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

铜氧化物半导体纳米材料及其气敏传感器件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气敏传感器第10-12页
        1.1.1 气敏传感器的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气敏传感器的分类第10-12页
    1.2 氧化物半导体纳米材料气敏传感器第12-14页
        1.2.1 氧化物半导体纳米材料第12页
        1.2.2 氧化物半导体纳米材料气敏传感器第12-14页
    1.3 铜氧化物在传感器方面的应用及常用制备方法第14-15页
        1.3.1 CuO在气敏传感器方面的应用第14页
        1.3.2 纳米CuO材料的常用制备方法第14-15页
    1.4 论文的创新点及研究内容第15-17页
        1.4.1 本论文的创新点第15-16页
        1.4.2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第16-17页
第二章 CuO纳米材料气敏传感器第17-25页
    2.1 纳米CuO气敏传感器器件结构第17-18页
    2.2 纳米CuO气敏传感器性能指标第18-19页
        2.2.1 最佳工作温度第18页
        2.2.2 灵敏度第18页
        2.2.3 响应/恢复时间第18页
        2.2.4 选择性第18-19页
        2.2.5 稳定性第19页
    2.3 气敏机理第19-22页
        2.3.1 氧吸附形成电子核-壳结构第19-21页
        2.3.2 n型和p型氧化物半导体的传导和气敏机理第21-22页
    2.4 影响气敏性能的主要因素第22页
    2.5 气敏性测试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第22-24页
        2.5.1 气敏测试系统结构第22-23页
        2.5.2 气敏测试系统工作原理第23-24页
    2.6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颗粒CuO及其气敏传感器特性研究第25-47页
    3.1 引言第25-26页
    3.2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26页
    3.3 实验工艺与材料表征第26-32页
        3.3.1 溶胶液的配制第27页
        3.3.2 纳米CuO气敏传感器件的制备第27-28页
        3.3.3 材料的表征第28-32页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2-41页
        3.4.1 灵敏度与工作温度的关系第32-33页
        3.4.2 膜厚对纳米颗粒CuO气敏传感器特性的影响第33-34页
        3.4.3 预热时间对纳米颗粒CuO气敏传感器特性的影响第34-35页
        3.4.4 纳米颗粒CuO气敏传感器的响应/恢复时间第35-37页
        3.4.5 灵敏度与气体浓度的关系第37-39页
        3.4.6 CuO纳米颗粒气敏传感器的选择性第39-40页
        3.4.7 CuO纳米颗粒气敏传感器的稳定性第40-41页
    3.5 气敏器件体电阻计算第41-45页
    3.6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四章 掺杂对纳米颗粒CuO气敏传感器件性能的研究第47-58页
    4.1 引言第47-48页
    4.2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48页
    4.3 Ag掺杂对纳米CuO气敏特性的影响第48-53页
        4.3.1 掺Ag溶胶液的配置第48页
        4.3.2 掺Ag气敏器件的制备第48-49页
        4.3.3 掺Ag气敏器件气敏特性测试第49-53页
    4.4 n型材料ZnO掺杂对纳米CuO气敏特性的影响研究第53-57页
        4.4.1 掺ZnO溶胶液的配置第53-54页
        4.4.2 掺ZnO气敏器件的制备第54页
        4.4.3 掺ZnO气敏器件气敏特性测试第54-57页
    4.5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纳米线状CuO的制备及其传感器气敏特性研究第58-68页
    5.1 引言第58页
    5.2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58页
    5.3 实验工艺流程及材料表征第58-61页
        5.3.1 CuO纳米线的制备第58-59页
        5.3.2 基于CuO纳米线的气敏传感器的制备第59-60页
        5.3.3 材料表征第60-61页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1-66页
        5.4.1 基于纳米线状CuO气敏器件的最佳工作温度第61-62页
        5.4.2 基于纳米线状CuO气敏器件的响应/恢复时间第62-63页
        5.4.3 基于纳米线状CuO气敏器件灵敏度与气体浓度关系第63-65页
        5.4.4 基于纳米线状CuO气敏器件的选择性第65-66页
        5.4.5 基于纳米线状CuO气敏器件的稳定性第66页
    5.5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六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第68-70页
    6.1 工作总结第68页
    6.2 展望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5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5-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属性选择算法和支持向量机的组合预测模型研究
下一篇: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改进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