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半导体材料的光催化机理 | 第12-13页 |
1.3 钒酸铋基光催化材料 | 第13-17页 |
1.3.1 BiVO_4的简介 | 第13-14页 |
1.3.2 BiVO_4的结构 | 第14-15页 |
1.3.3 BiVO_4的制备方法 | 第15-17页 |
1.4 BiVO_4光催化剂的应用 | 第17-19页 |
1.4.1 降解有机物 | 第18页 |
1.4.2 还原二氧化碳 | 第18页 |
1.4.3 光解水制氧 | 第18-19页 |
1.4.4 氮氧化物去除 | 第19页 |
1.5 选题思路、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9-22页 |
1.5.1 选题思路 | 第19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1.5.3 论文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BiVO_4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表征方法 | 第22-28页 |
2.1 概述 | 第22页 |
2.2 实验原料及所需实验设备 | 第22-24页 |
2.2.1 实验原料 | 第22-23页 |
2.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23页 |
2.2.3 主要实验分析仪器 | 第23-24页 |
2.3 实验内容 | 第24-27页 |
2.3.1 水热法制备BiVO_4 | 第24页 |
2.3.2 稻草状Ag_4V_2O_7/BiVO_4的制备 | 第24-25页 |
2.3.3 醇热法制备BiVO_4 | 第25页 |
2.3.4 共沉淀法制备AgPO_4/BiVO_4 | 第25-26页 |
2.3.5 光电流检测实验 | 第26页 |
2.3.6 降解亚甲基蓝实验 | 第26-27页 |
2.3.7 去除NO_x实验 | 第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BiVO_4单体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第28-38页 |
3.1 概述 | 第28页 |
3.2 表面活性剂对BiVO_4光催化剂形貌和性能的影响(水热法) | 第28-30页 |
3.3 pH值对BiVO_4光催化剂形貌和性能的影响(水热法) | 第30-33页 |
3.4 不同的醇溶剂对BiVO_4光催化性能的影响(醇热法) | 第33-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蚕蛹状Ag_3PO_4/BiVO_4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38-46页 |
4.1 概述 | 第38页 |
4.2 Ag_3PO_4/BiVO-4的制备 | 第38-39页 |
4.3 Ag_3PO_4/BiVO_4的表征结果及分析 | 第39-42页 |
4.4 Ag_3PO_4/BiVO_4的光催化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2-43页 |
4.5 Ag_3PO_4/BiVO_4的光催化机理分析 | 第43-4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稻草状Ag_4V_2O_7/BiVO_4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46-61页 |
5.1 概述 | 第46页 |
5.2 Ag_4V_2O_7/BiVO_4的制备 | 第46页 |
5.3 Ag_4V_2O_7/BiVO_4的表征结果及分析 | 第46-52页 |
5.4 Ag_4V_2O_7/BiVO_4的光催化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2-58页 |
5.5 Ag_4V_2O_7/BiVO_4的光催化机理分析 | 第58-6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1-63页 |
6.1 结论 | 第61-62页 |
6.2 建议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