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资料和模式介绍 | 第13-19页 |
2.1 资料介绍 | 第13-14页 |
2.1.1 研究区域和玛曲站点介绍 | 第13-14页 |
2.1.2 仪器和玛曲观测资料介绍 | 第14页 |
2.2 波文比能量平衡法 | 第14-15页 |
2.3 模式介绍 | 第15-19页 |
2.3.1 Noah_LSM陆面模式的发展 | 第15页 |
2.3.2 模式中物理过程 | 第15-17页 |
2.3.3 模式参数介绍 | 第17-19页 |
第三章 积雪对局地近地层微气象特征的影响 | 第19-35页 |
3.1 冬季气候特征 | 第19-21页 |
3.2 降雪及积雪过程 | 第21-22页 |
3.3 积雪过程中气温的变化特征 | 第22-29页 |
3.3.1 积雪过程中气温的变化特征 | 第22-24页 |
3.3.2 积雪过程中温度梯度的变化特征 | 第24-26页 |
3.3.3 积雪过程中温度廓线的变化特征 | 第26-28页 |
3.3.4 白天4.2m偏暖可能原因分析 | 第28-29页 |
3.4 积雪过程中空气湿度的变化特征 | 第29-31页 |
3.5 积雪过程中地表和浅层土壤温度及湿度的变化特征 | 第31-3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四章 玛曲三次积雪过程辐射和能量平衡特征 | 第35-45页 |
4.1 积雪对辐射平衡的影响 | 第35-38页 |
4.2 积雪对能量平衡的影响 | 第38-43页 |
4.2.1 积雪对感热通量、潜热通量交换的影响 | 第38-42页 |
4.2.2 2月18日负感热原因分析 | 第42-43页 |
4.3 本章小节 | 第43-45页 |
第五章 黄河源区三次积雪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 第45-59页 |
5.1 试验设计 | 第45-46页 |
5.2 控制试验结果分析 | 第46-51页 |
5.3 敏感性试验结果分析 | 第51-56页 |
5.3.1 无雪的敏感性试验模拟结果(EXP1) | 第51-53页 |
5.3.2 改变下垫面植被覆盖类型模拟结果(EXP2) | 第53-56页 |
5.4 风速对感、潜热通量的影响(EXP3) | 第56-5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2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9-60页 |
6.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60页 |
6.3 不足和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