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序言 | 第9-19页 |
1.1 选题的依据 | 第9页 |
1.2 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1.2.1 重扬尚武精神,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 第9-10页 |
1.2.2 面对全球化和多元化,坚持民族文化立场 | 第10页 |
1.2.3 对当代武术教育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启示 | 第10页 |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0-11页 |
1.3.1 国术 | 第10页 |
1.3.2 中央国术馆 | 第10页 |
1.3.3 武术 | 第10-11页 |
1.4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9页 |
1.4.1 关于民国时期中央国术馆的武术研究 | 第11-14页 |
1.4.2 关于馆长张之江武术思想的研究 | 第14-15页 |
1.4.3 关于尚武精神和民族文化的研究 | 第15-16页 |
1.4.4 关于当代武术发展的研究 | 第16-19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9-20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9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2.2.1 文献资料法 | 第19页 |
2.2.2 逻辑分析法 | 第19页 |
2.2.3 比较分析法 | 第19页 |
2.2.4 历史研究法 | 第19-20页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0-46页 |
3.1 中央国术馆的时代成因 | 第20-25页 |
3.1.1 思想基础:尚武精神、军国民思想、国粹思潮 | 第20-21页 |
3.1.2 现实困境:国难当前、民力羸弱 | 第21-22页 |
3.1.3 官方支持:政府重视、财政保证 | 第22-25页 |
3.1.4 内部动力:武术时代转型的诉求 | 第25页 |
3.2 中央国术馆的历史价值 | 第25-31页 |
3.2.1 唤醒尚武精神,凝聚抗战力量 | 第26-27页 |
3.2.2 健全国民体质,充实国防基础 | 第27-29页 |
3.2.3 回归传统文化,重建民族认同 | 第29-31页 |
3.3 中央国术馆国术发展与当代武术发展的比较 | 第31-40页 |
3.3.1 中央国术馆国术发展与当代武术发展的相似之处 | 第31-38页 |
3.3.2 中央国术馆国术发展与当代武术发展的差异 | 第38-40页 |
3.4 中央国术馆的当代启示 | 第40-46页 |
3.4.1 汲取尚武精神,实现现实价值 | 第40-41页 |
3.4.2 多元文化激荡,坚持民族文化立场 | 第41-42页 |
3.4.3 丰富武术时代内涵,寻求武术当代使命 | 第42-44页 |
3.4.4 以武术教育为纽带,实现武术文化传承 | 第44-46页 |
4 结论 | 第46-47页 |
5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6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