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代替考试罪的概念和立法由来 | 第10-11页 |
1.1 代替考试罪的概念 | 第10页 |
1.2 代替考试罪的立法由来 | 第10-11页 |
2 代替考试罪的犯罪构成 | 第11-14页 |
2.1 代替考试罪的犯罪客体 | 第11页 |
2.2 代替考试罪的犯罪客观方面 | 第11-13页 |
2.3 代替考试罪的犯罪主体 | 第13页 |
2.4 代替考试罪的犯罪主观方面 | 第13-14页 |
3 代替考试罪的停止形态 | 第14-19页 |
3.1 代替考试罪的完成形态 | 第14-15页 |
3.1.1 本文所持的既遂学说 | 第14页 |
3.1.2 代替考试罪的既遂标准 | 第14-15页 |
3.2 代替考试罪的未完成形态 | 第15-19页 |
3.2.1 代替考试罪的犯罪预备 | 第15-16页 |
3.2.2 代替考试罪的犯罪中止 | 第16-17页 |
3.2.3 代替考试罪的犯罪未遂 | 第17-19页 |
4 代替考试罪的罪数形态 | 第19-23页 |
4.1 与其他考试舞弊罪的关系 | 第19-20页 |
4.2 与其他相关罪名的罪数关系 | 第20-23页 |
4.2.1 代替考试罪与证件类犯罪的罪数关系 | 第20-21页 |
4.2.2 代替考试罪与行贿罪的罪数关系 | 第21页 |
4.2.3 代替考试罪与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的罪数关系 | 第21-22页 |
4.2.4 代替考试罪与国家秘密类犯罪的罪数关系 | 第22-23页 |
结论 | 第23-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26页 |
(一)著作类 | 第24页 |
(二)论文类 | 第24-26页 |
致谢 | 第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