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交警安全执法问题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绪论 | 第11-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1 文献资料法 | 第12页 |
1.4.2 案例分析法 | 第12页 |
1.4.3 比较研究法 | 第12-13页 |
1.4.4 专家访谈法 | 第13页 |
1.5 我国交警安全执法现状 | 第13-14页 |
2 交警安全执法内涵 | 第14-15页 |
2.1 交警的定义 | 第14页 |
2.2 执法的定义 | 第14页 |
2.3 交警的主要职责 | 第14页 |
2.4 交通警察安全执法的概念 | 第14-15页 |
3 交通警察执法的特点 | 第15-17页 |
3.1 执法的时间和地点具有多变性 | 第15页 |
3.2 执法对象的不确定性 | 第15页 |
3.3 执法对象的反抗行为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 | 第15-17页 |
4 交通警察执法过程中面临的安全问题 | 第17-19页 |
4.1 法律风险 | 第18页 |
4.2 人身伤害风险 | 第18-19页 |
5 影响交通警察安全执法的原因分析 | 第19-29页 |
5.1 客观原因 | 第19-22页 |
5.1.1 车辆的机动性 | 第19-20页 |
5.1.2 执法对象的暴力抗法 | 第20-21页 |
5.1.3 防护装备不到位 | 第21-22页 |
5.1.4 机动车数量的增加 | 第22页 |
5.2 主观原因 | 第22-29页 |
5.2.1 安全防范意识缺失 | 第22-24页 |
5.2.2 规范执法能力不强 | 第24-25页 |
5.2.3 实战能力不足 | 第25-29页 |
6 交警安全执法应遵守的原则 | 第29-32页 |
6.1 合法执法原则 | 第29页 |
6.2 超量估敌原则 | 第29-30页 |
6.3 合理站位原则 | 第30页 |
6.4 优势原则 | 第30-31页 |
6.5 快速反应原则 | 第31页 |
6.6 武力升级原则 | 第31-32页 |
7 改善我国交警安全执法现状的宏观对策 | 第32-36页 |
7.1 完善法律,加强管理 | 第32-33页 |
7.1.1 法律规范应当更加细化具体,利于操作 | 第32页 |
7.1.2 针对警械武器佩带问题应加强管理 | 第32-33页 |
7.2 完善交警训练内容 | 第33-35页 |
7.2.1 确定统一的训练方针 | 第33页 |
7.2.2 确定符合区域特点的训练内容 | 第33页 |
7.2.3 战术能力训练方法的创新 | 第33-35页 |
7.3 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 第35-36页 |
8 改善交警安全执法现状的具体措施 | 第36-54页 |
8.1 截停车辆时应注意的问题 | 第36-40页 |
8.1.1 截停地点的选择 | 第36-37页 |
8.1.2 截停方式的选择 | 第37-38页 |
8.1.3 避免暂时性致盲现象 | 第38-39页 |
8.1.4 预判车辆的制动距离 | 第39-40页 |
8.2 危险识别 | 第40-46页 |
8.2.1 执法对象暴力倾向的识别 | 第40-42页 |
8.2.2 危险源的识别 | 第42-45页 |
8.2.3 危险等级的识别 | 第45-46页 |
8.3 执法对象采取反抗行为的处置措施 | 第46-52页 |
8.3.1 消极反抗行为的处置 | 第46-48页 |
8.3.2 积极反抗行为的处置 | 第48-52页 |
8.4 处理交通事故时应注意的问题 | 第52-54页 |
8.4.1 防护设施摆放合理以及警车停放正确 | 第52-53页 |
8.4.2 人员分工要明确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