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维明“终极的自我转化”思想探析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理想人格的主体自觉 | 第14-23页 |
第一节 儒家的理想人格 | 第14-18页 |
一、儒家的成人观 | 第14-16页 |
二、君子人格 | 第16-18页 |
第二节 主体自觉 | 第18-23页 |
一、慎独 | 第19-21页 |
二、为己之学 | 第21-23页 |
第三章 自我转化的可能性及其实现 | 第23-39页 |
第一节 自我转化何以可能 | 第23-28页 |
一、性与命 | 第23-24页 |
二、人性向善 | 第24-26页 |
三、从其大体 | 第26-28页 |
第二节 自我转化何以实现 | 第28-31页 |
一、“诚” | 第28-29页 |
二、致诚尽性 | 第29-30页 |
三、天人合一 | 第30-31页 |
第三节 自我转化的呈现图景 | 第31-39页 |
一、家庭与社群 | 第31-34页 |
二、参赞化育 | 第34-36页 |
三、万物一体 | 第36-39页 |
第四章“终极的自我转化”之省察 | 第39-52页 |
第一节“终极的自我转化”之方法 | 第39-43页 |
一、基督教与外在超越 | 第39-41页 |
二、“自我转化”与内在超越 | 第41-43页 |
第二节“终极的自我转化”之状态 | 第43-47页 |
一、《中庸:论儒学的宗教性》文本之缘起 | 第44-46页 |
二、“自我转化”与中庸之道 | 第46-47页 |
第三节“终极的自我转化”之宗教意涵 | 第47-52页 |
一、“自我转化”是儒家的“终极关怀” | 第47-50页 |
二、对超越者的回应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