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2页 |
1.1 B族维生素概述 | 第12-16页 |
1.1.1 基本特点 | 第12页 |
1.1.2 家族成分 | 第12-14页 |
1.1.3 生物学功能 | 第14-16页 |
1.2 B族维生素的提取与测定 | 第16-18页 |
1.2.1 提取 | 第16-17页 |
1.2.2 测定 | 第17-18页 |
1.3 关联分析 | 第18-19页 |
1.3.1 原理 | 第18页 |
1.3.2 应用 | 第18-19页 |
1.4 B族维生素的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1.5 本研究的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普通小麦B族维生素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体系建立 | 第22-3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3-24页 |
2.2.1 磨粉 | 第23页 |
2.2.2 提取方法 | 第23-24页 |
2.2.3 洗脱方法 | 第24页 |
2.2.4 标准品衍生化方法 | 第24页 |
2.2.5 统计分析 | 第24页 |
2.3 结果分析 | 第24-28页 |
2.3.1 提取方法选择 | 第24-25页 |
2.3.2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25页 |
2.3.3 保留时间确定 | 第25-27页 |
2.3.4 方法重复性验证 | 第27页 |
2.3.5 物质稳定性验证 | 第27页 |
2.3.6 方法学验证 | 第27-28页 |
2.4 讨论 | 第28-31页 |
2.4.1 提取 | 第28-29页 |
2.4.2 测量 | 第29页 |
2.4.3 验证 | 第29-31页 |
第三章 普通小麦品种维生素B1和B2含量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 第31-40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31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31-32页 |
3.2.1 磨粉 | 第31页 |
3.2.2 提取及洗脱方法 | 第31页 |
3.2.3 统计分析 | 第31页 |
3.2.4 基因型检测 | 第31-32页 |
3.2.5 群体结构与亲缘关系分析 | 第32页 |
3.2.6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 第32页 |
3.3 结果分析 | 第32-38页 |
3.3.1 表型分析 | 第32-34页 |
3.3.2 群体结构分析 | 第34-35页 |
3.3.3 维生素B1和B2含量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 第35-37页 |
3.3.4 优异等位基因与维生素B1和B2的回归分析 | 第37-38页 |
3.4 讨论 | 第38-40页 |
3.4.1 维生素B1与B2含量定位结果分析 | 第38页 |
3.4.2 维生素B1和B2优异等位基因在育种中的应用 | 第38-40页 |
第四章 全文结论 | 第40-41页 |
4.1 普通小麦B族维生素含量HPLC测定体系建立 | 第40页 |
4.2 普通小麦品种B1和B2维生素含量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8页 |
附录 | 第48-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作者简历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