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实证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3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1.3 论文研究的意义、主要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1-12页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文章框架第12-13页
第二章 大学生就业的相关理论第13-20页
    2.1 大学生就业及其特点第13-14页
        2.1.1 群体性第13页
        2.1.2 时效性第13-14页
        2.1.3 学校的指导性第14页
    2.2 大学生就业研究相关理论第14-20页
        2.2.1 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同步理论第14-15页
        2.2.2 工作搜寻理论第15页
        2.2.3 筛选理论第15-16页
        2.2.4 信息理论第16-17页
        2.2.5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第17-20页
第三章 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形势分析第20-32页
    3.1 大学生就业状况的界定第20页
    3.2 大学生就业制度的历史演变第20-23页
        3.2.1 统包统分阶段第21页
        3.2.2 双向选择阶段第21-22页
        3.2.3 以市场为导向的自主择业阶段第22-23页
    3.3 河北省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第23-26页
        3.3.1 河北省大学毕业生就业概况第23-25页
        3.3.2 加大就业指导与服务力度,保证毕业生就业质量第25-26页
    3.4 河北经贸大学就业概况第26-32页
        3.4.1 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第27-28页
        3.4.2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趋势第28-32页
第四章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第32-43页
    4.1 大学生就业需求预测模型第32-35页
        4.1.1 利用线性趋势预测法建立需求预测模型第32-35页
        4.1.2 河北省本科毕业生人才需求预测第35页
    4.2 利用工作搜寻理论分析大学生就业第35-39页
        4.2.1 工作搜寻模型分析第36-38页
        4.2.2 工作搜寻理论对大学生就业的启示第38-39页
    4.3 就业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第39-43页
        4.3.1 问卷调查第39-40页
        4.3.2 大学生就业因素综合分析第40-43页
第五章 提高大学生就业水平的对策第43-62页
    5.1 解放思想,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和思路第43-48页
        5.1.1 适应市场需要,改革办学模式第44页
        5.1.2 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突出专业特色第44-45页
        5.1.3 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第45-46页
        5.1.4 转变办学理念,注重大学生就业的营销策略第46-47页
        5.1.5 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效率第47-48页
    5.2 加大毕业生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能力第48-53页
        5.2.1 构筑和完善全程化生涯教育辅导体系第48-50页
        5.2.2 加强形势政策教育,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第50-51页
        5.2.3 改进就业指导方法,强化就业指导职能第51-52页
        5.2.4 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指导第52页
        5.2.5 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培育开放的校园就业市场第52-53页
    5.3 教育学生不断完善自己,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第53-55页
        5.3.1 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第53-54页
        5.3.2 加强专业学习,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第54页
        5.3.3 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大学生自我营销能力第54-55页
    5.4 加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提高就业工作效率第55-57页
        5.4.1 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建设第55-56页
        5.4.2 建立毕业生信息库,完善毕业生就业信息第56-57页
        5.4.3 深入挖掘网络资源,实现信息共享第57页
    5.5 河北经贸大学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策略第57-62页
        5.5.1 形成部门协作、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机制第57-58页
        5.5.2 以提升就业能力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和招生改革第58-59页
        5.5.3 重视女生、贫困生等弱势群体第59页
        5.5.4 多措并举,大力开拓就业市场第59-62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6页
附录第66-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作业成本法在我国高校科研间接成本分摊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莱州市中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