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8页 |
1.1 原位成纤复合材料的发展状况 | 第13-14页 |
1.1.1 前言 | 第13页 |
1.1.2 TLCP/TP原位成纤体系 | 第13-14页 |
1.1.3 TP/TP原位成纤体系 | 第14页 |
1.2 TP/TP原位成纤复合材料的成纤机理、加工方法和其影响因素 | 第14-19页 |
1.2.1 TP/TP原位成纤复合材料成纤机理 | 第14-15页 |
1.2.2 TP/TP原位成纤复合材料的加工方法 | 第15-16页 |
1.2.3 TP/TP原位成纤复合材料的影响因素 | 第16-19页 |
1.3 PET、PC共混及原位成纤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9-26页 |
1.3.1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 第19-22页 |
1.3.2 聚碳酸酯(PC) | 第22-26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1.4.1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26页 |
1.4.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二章 PET/PC共混体系相态结构的研究 | 第28-35页 |
2.1 前言 | 第2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8-29页 |
2.2.1 实验原料 | 第28-29页 |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9页 |
2.2.3 共混样品的制备 | 第29页 |
2.2.4 测试方法 | 第2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9-34页 |
2.3.1 红外光谱的分析 | 第29-31页 |
2.3.2 扫描电镜的观察 | 第31-33页 |
2.3.3 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分析 | 第33-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PET/PC共混体系结晶性能的影响 | 第35-42页 |
3.1 前言 | 第35页 |
3.2 实验 | 第35-36页 |
3.2.1 实验原料 | 第35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35页 |
3.2.3 共混样品的制备 | 第35-36页 |
3.2.4 测试方法 | 第3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1页 |
3.3.1 PET/PC共混体系的冷结晶和熔融行为 | 第36-38页 |
3.3.2 PET/PC共混体系的熔融结晶 | 第38-39页 |
3.3.3 PET/PC共混体系广角X射线衍射 | 第39-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PET/PC共混体系加工流变性与热稳定性的研究 | 第42-53页 |
4.1 前言 | 第42页 |
4.2 实验 | 第42-43页 |
4.2.1 实验原料 | 第42页 |
4.2.2 实验设备 | 第42-43页 |
4.2.3 流变性能测试 | 第43页 |
4.2.4 热重分析 | 第4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3-52页 |
4.3.1 纯的PET和PC的流动行为 | 第43-44页 |
4.3.2 PET/PC共混体系动态流变分析 | 第44-50页 |
4.3.3 PET/PC共混体系的热稳定性 | 第50-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原位成纤复合材料微纤形态和力学性能的研究 | 第53-64页 |
第一节 组分比对PET/PC原位复合纤维的影响 | 第53-59页 |
1.1 前言 | 第53-54页 |
1.2 实验 | 第54-55页 |
1.2.1 实验原料 | 第54页 |
1.2.2 实验仪器 | 第54页 |
1.2.3 实验制备 | 第54-55页 |
1.2.4 测试与表征 | 第55页 |
1.3 结果与讨论 | 第55-58页 |
1.3.1 分散相的形态 | 第55-57页 |
1.3.2 力学性能 | 第57-58页 |
1.4 结论 | 第58-59页 |
第二节 拉伸比对PET/PC原位复合纤维的影响 | 第59-64页 |
2.1 前言 | 第59页 |
2.2 实验 | 第59-60页 |
2.2.1 实验原料 | 第59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59页 |
2.2.3 样品制备 | 第59-60页 |
2.2.4 测试与表征 | 第6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60-63页 |
2.3.1 分散相的形态 | 第60-62页 |
2.3.2 玻璃化转变温度 | 第62-63页 |
2.3.3 力学性能 | 第63页 |
2.4 结论 | 第63-64页 |
第六章 PET/PC共混物在双螺杆挤出机中的形态演变规律及其原位成纤复合薄膜的研究 | 第64-72页 |
第一节 PET/PC共混物在双螺杆挤出机中形态的演变 | 第64-67页 |
1.1 前言 | 第64页 |
1.2 实验 | 第64-66页 |
1.2.1 实验原料 | 第64-65页 |
1.2.2 实验仪器 | 第65页 |
1.2.3 试样制备 | 第65页 |
1.2.4 SEM测试 | 第65-66页 |
1.3 结果与讨论 | 第66-67页 |
1.3.1 PET/PC混合体系中分散相的形态演变 | 第66-67页 |
1.3.2 分散相粒径分布的分析 | 第67页 |
1.4 结论 | 第67页 |
第二节 矩形口模对PET/PC原位成纤复合薄膜性能的影响 | 第67-72页 |
2.1 前言 | 第67-68页 |
2.2 实验 | 第68-69页 |
2.2.1 主要原料 | 第68页 |
2.2.2 实验设备 | 第68页 |
2.2.3 试样制备 | 第68-69页 |
2.2.4 测试与表征 | 第6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69-71页 |
2.3.1 PET/PC原位成纤复合薄膜中分散相形态的研究 | 第69-71页 |
2.3.2 力学性能的测试 | 第71页 |
2.4 结论 | 第71-72页 |
第七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 第72-75页 |
7.1 结论 | 第72-73页 |
7.2 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