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刑事鉴定制度 | 第5-6页 |
第一章、 刑事鉴定启动制度 | 第6-11页 |
一、 职权型刑事鉴定启动制度模式 | 第7-9页 |
二、 英美法系国家的刑事鉴定启动制度模式 | 第9-10页 |
三、 两种刑事鉴定启动制度模式之比较 | 第10-11页 |
第二章、 我国的刑事鉴定启动制度分析 | 第11-18页 |
一、 我国的刑事鉴定启动制度的现状 | 第11-13页 |
二、 我国刑事鉴定启动制度分析 | 第13-16页 |
(一)、 我国刑事鉴定启动制度的合理之处 | 第13-14页 |
(二)、 我国刑事鉴定启动制度之不足 | 第14-16页 |
三、 我国刑事鉴定启动制度改革与完善的方向 | 第16-18页 |
第三章、 我国刑事鉴定启动制度改革与完善 | 第18-29页 |
一、 我国的刑事鉴定启动制度改革与完善之探讨 | 第18-20页 |
二、 我国刑事鉴定启动制度改革与完善之具体意见 | 第20-24页 |
三、 “鉴定证人”的借鉴设想——强化鉴定对抗,弥补辩方在刑事鉴定启动权上的不足 | 第24-25页 |
四、 “鉴定人出庭”——刑事鉴定启动制度改革与完善必须解决的公正性保障问题 | 第25-27页 |
五、 “刑事鉴定材料保管链”——刑事鉴定启动制度改革与完善必须解决的可靠性保障制度问题 | 第27-29页 |
第四章、 刑事鉴定启动制度改革与完善的整体性依托 | 第29-39页 |
一、 整体性依托之一:刑事鉴定机构设置与管理的完善 | 第29-34页 |
(一)、 各国刑事鉴定机构的设置 | 第30-31页 |
(二)、 我国刑事鉴定机构设置的完善 | 第31-34页 |
二、 整体性依托之二:刑事鉴定资格制度之完善 | 第34-39页 |
结论: 完善我国刑事鉴定启动制度的基本构想 | 第39-41页 |
参考书目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