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植物—微生物共生净化体系修复低浓度铀废水的行为及机理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30页
    1.1 选题背景第12-13页
    1.2 放射性废水的来源及特点第13-14页
        1.2.1 放射性废水的来源第13-14页
        1.2.2 放射性废水的特点第14页
    1.3 放射性废水常用处理方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9页
        1.3.1 离子交换法第15页
        1.3.2 化学沉淀法第15-16页
        1.3.3 吸附法第16-17页
        1.3.4 膜处理法第17-18页
        1.3.5 自然蒸发法第18页
        1.3.6 可渗滤反应墙第18-19页
    1.4 放射性废水生物修复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8页
        1.4.1 植物修复技术第19-22页
        1.4.2 微生物修复技术第22-23页
        1.4.3 铀废水生物修复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3-28页
    1.5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第28-30页
        1.5.1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8页
        1.5.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28-29页
        1.5.3 本论文的课题资助情况第29-30页
第二章 具有富集铀功能的优势植物的筛选第30-38页
    2.1 前言第30页
    2.2 材料和方法第30-33页
        2.2.1 实验材料第30页
        2.2.2 实验仪器及设备第30页
        2.2.3 尾矿库概况及植物调查第30-31页
        2.2.4 水培实验第31-32页
        2.2.5 样品的制备第32-33页
        2.2.6 检测方法第33页
        2.2.7 统计学分析第33页
    2.3 实验结论与讨论第33-36页
        2.3.1 铀尾矿库中采集植物的铀含量测定结果第33-34页
        2.3.2 水培实验结果第34-36页
    2.4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三章 植物-根际微生物共生净化体系的构建及其修复低浓度铀废水的行为及机理第38-56页
    3.1 前言第38页
    3.2 材料和方法第38-42页
        3.2.1 实验材料第38-39页
        3.2.2 实验仪器及设备第39页
        3.2.3 根际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第39-40页
        3.2.4 植物-根际微生物共生净化体系修复实验第40-41页
        3.2.5 分析方法第41-42页
        3.2.6 统计学分析第42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2-54页
        3.3.1 根际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第42-46页
        3.3.2 野外微生物挂膜实验第46-48页
        3.3.3 植物-微生物共生净化体系的修复实验第48-54页
    3.4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四章 植物-内生菌共生净化体系的构建及其修复低浓度铀废水的行为及机理第56-88页
    4.1 前言第56-57页
    4.2 材料和方法第57-60页
        4.2.1 实验材料第57页
        4.2.2 实验仪器及设备第57页
        4.2.3 内生菌的分离第57-58页
        4.2.4 内生菌的鉴定第58-60页
        4.2.5 植物-内生微生物共生富集净化体系的建立及去除水中铀(Ⅵ)的水培实验第60页
        4.2.6 内生细菌定殖结果及菌种分析第60页
        4.2.7 检测方法第60页
        4.2.8 统计学分析第60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0-86页
        4.3.1 内生菌的分离第60-62页
        4.3.2 内生菌的鉴定第62-76页
        4.3.3 水培实验结果第76-82页
        4.3.4 测序结果第82-84页
        4.3.5 合果芋- Pseudomonas sp XNN8共生净化体系富集铀的基团第84-85页
        4.3.6 铀在合果芋- Pseudomonas sp XNN8共生净化体系内的赋存形态第85-86页
    4.4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五章 植物-微生物共生净化体系修复法与微生物修复法的比较第88-110页
    5.1 前言第88页
    5.2 材料和方法第88-91页
        5.2.1 实验材料第88页
        5.2.2 实验仪器及设备第88-89页
        5.2.3 实验方法第89-90页
        5.2.4 铀浓度及其去除率的测定第90页
        5.2.5 吸附热力学动力学分析第90-91页
        5.2.6 植物-微生物共生净化体系与微生物两种修复方法的比较研究第91页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91-108页
        5.3.1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91页
        5.3.2 吸附性能影响因素分析第91-101页
        5.3.3 吸附机理分析第101-107页
        5.3.4 修复结果的比较第107-108页
    5.4 本章小结第108-110页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第110-114页
    6.1 结论第110-112页
    6.2 展望第112-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26页
成果目录第126-128页
致谢第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神·形·意--三星堆视觉造型研究
下一篇:包豪斯技术师傅与工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