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假单胞菌中乙偶姻代谢途径及新型L-乳酸脱氢酶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符号说明第12-13页
第一章 前言第13-27页
    1.1 乙偶姻的简介第13-15页
        1.1.1 乙偶姻的性质第13页
        1.1.2 乙偶姻的用途第13-14页
        1.1.3 乙偶姻的生理学作用第14页
        1.1.4 乙偶姻的生产第14-15页
    1.2 乙偶姻的合成代谢途径第15-16页
    1.3 乙偶姻分解代谢的研究第16-20页
        1.3.1 AoDH ES第17-19页
        1.3.2 乙偶姻代谢的调控因子第19-20页
        1.3.3 乙偶姻分解代谢途径的调控第20页
    1.4 σ~(54)第20-22页
    1.5 L-乳酸脱氢酶第22-24页
        1.5.1 NAD依赖的L-乳酸脱氢酶L-nLDH第22-23页
        1.5.2 NAD非依赖的L-乳酸脱氢酶L-iLDH第23页
        1.5.3 Pseudomonas stutzeri A1501中的新型L-iLDH第23-24页
    1.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第24-27页
        1.6.1 研究意义第24-26页
        1.6.2 研究内容第26-27页
第二章 Pseudomonas putida KT2440中乙偶姻代谢基因簇研究第27-55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7-32页
        2.1.1 主要仪器和试剂第27-28页
        2.1.2 菌株和质粒第28-29页
        2.1.3 引物第29-31页
        2.1.4 培养基与缓冲液第31-32页
    2.2 实验方法第32-40页
        2.2.1 基因敲除第32-36页
        2.2.2 蛋白纯化第36-39页
        2.2.3 转录及共转录分析第39-40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0-54页
        2.3.1 敲除菌株的验证第40-42页
        2.3.2 表达菌株的构建第42-43页
        2.3.3 蛋白纯化第43页
        2.3.4 酶活测定第43-45页
        2.3.5 AcoAB动力学常数测定第45-46页
        2.3.6 AcoAB催化AC产物为乙醛的鉴定第46-47页
        2.3.7 AcoAB催化AC构型的鉴定第47-52页
        2.3.8 转录分析第52-53页
        2.3.9 共转录分析第53-54页
    2.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三章 Pseudomonas putida KT2440中乙偶姻代谢调控机制研究第55-77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55-58页
        3.1.1 主要仪器和试剂第55页
        3.1.2 菌株和质粒第55-56页
        3.1.3 引物第56-58页
        3.1.4 培养基与缓冲液第58页
    3.2 实验方法第58-63页
        3.2.1 基因敲除第58页
        3.2.2 基因回补第58-59页
        3.2.3 aco操纵子及调控基因转录起始位点的确定第59-62页
        3.2.4 启动子活性分析第62-6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3-75页
        3.3.1 基因rpoN的敲除第63-64页
        3.3.2 基因acoR及rpoN的回补第64-65页
        3.3.3 敲除菌株及回补菌株生理验证第65页
        3.3.4 5'RACE确定转录起始位点第65-67页
        3.3.5 菌株P.putida KT2440△qedH818△qedH823△acoC及P.putidaKT2440△bdh△qedH818△qedH823△acoC的构建第67-68页
        3.3.6 融合质粒的构建第68-70页
        3.3.7 AcoR的调控机制第70-72页
        3.3.8 AcoR的效应分子第72-75页
    3.4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四章 Pseudomonas stutzeri A11501中新型L-iLDH的研究第77-101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77-81页
        4.1.1 主要仪器和试剂第77页
        4.1.2 菌株和质粒第77-79页
        4.1.3 引物第79-80页
        4.1.4 培养基与缓冲液第80-81页
    4.2 实验方法第81-88页
        4.2.1 基因敲除第81-82页
        4.2.2 基因回补第82-83页
        4.2.3 定点突变第83-87页
        4.2.4 P.stutzeri A1501中L-iLDH三个亚基的纯化第87-8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88-99页
        4.3.1 敲除及回补菌株的验证第88-90页
        4.3.2 定点突变表达质粒的构建第90-91页
        4.3.3 定点突变表达菌株的酶活测定第91-92页
        4.3.4 P.stutzeri A1501中L-iLDH的三个亚基的表达纯化第92-99页
    4.4 本章小结第99-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11页
致谢第111-113页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极海洋细菌Polaribacter sp. SM1127胞外多糖的研究
下一篇:长枝木霉SMF2次级代谢产物Trichokonin B的分离、纯化和鉴定及其固体放大培养生产Trichokonin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