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 论 | 第9-14页 |
1.1 课题的来源及目的 | 第9-12页 |
1.2 国内外数字移相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2 SPWM正弦脉宽调制技术 | 第14-27页 |
2.1 SPWM正弦脉宽调制原理 | 第14页 |
2.2 SPWM的调制方式 | 第14-15页 |
2.3 SPWM的控制方法 | 第15-19页 |
2.3.1 SPWM模拟控制方法 | 第16页 |
2.3.2 SPWM数字控制方法 | 第16-19页 |
2.4 PWM控制技术 | 第19-23页 |
2.5 SPWM谐波分析 | 第23-25页 |
2.6 本课题的SPWM方案 | 第25-27页 |
3 80C196MC单片机相关功能介绍及SPWM波的实现 | 第27-44页 |
3.1 波形发生器 | 第27-39页 |
3.1.1 概述 | 第27页 |
3.1.2 波形发生器的专用寄存器 | 第27-29页 |
3.1.3 波形发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 第29-39页 |
3.2 SPWM波的实现 | 第39-44页 |
3.2.1 80C196MC片内波形发生器WFG生成SPWM波 | 第40-41页 |
3.2.2 正弦函数数据表 | 第41-42页 |
3.2.3 调制深度与电压幅值 | 第42-43页 |
3.2.4 程序中常数和数据表的说明 | 第43-44页 |
4 控制板电路与驱动板电路设计 | 第44-52页 |
4.1 控制板电路设计 | 第44-48页 |
4.1.1 外部存储器的扩展 | 第44-45页 |
4.1.2 复位电路 | 第45-46页 |
4.1.3 基准电压、输出电压与80C196MC的连接 | 第46页 |
4.1.4 输出电压与A/D转换器的连接 | 第46-47页 |
4.1.5 80C196MC与上位机的串行通信 | 第47-48页 |
4.2 驱动板电路设计 | 第48-52页 |
4.2.1 IR2130简介 | 第48-49页 |
4.2.2 IR2130的特点 | 第49-50页 |
4.2.3 IR2130的工作原理 | 第50-51页 |
4.2.4 IR2130驱动部分的电路 | 第51页 |
4.2.5 过压保护电路和启动保护电路 | 第51-52页 |
5 软件设计及软件调试 | 第52-64页 |
5.1 软件设计 | 第52-60页 |
5.1.1 主程序 | 第52-53页 |
5.1.2 波形发生器中断服务程序(WG_INT) | 第53-54页 |
5.1.3 捕获/比较模块3中断服务程序(CAPCOMP | 第54-56页 |
5.1.4 捕获/比较模块0中断服务子程序(CAPCOMP | 第56-58页 |
5.1.5 捕获/比较模块2中断服务程序(CAPCOMP | 第58页 |
5.1.6 捕获/比较模块1中断服务程序(CAPCOMP | 第58-59页 |
5.1.7 A/D转换中断服务程序 | 第59-60页 |
5.2 软件调试 | 第60-64页 |
5.2.1 伟福仿真器简介 | 第60-62页 |
5.2.2 利用伟福仿真器进行硬件仿真的步骤 | 第62-63页 |
5.2.3 软件的仿真及调试 | 第63-64页 |
结 论 | 第64-65页 |
附录1 控制板电路图 | 第65-66页 |
附录2 驱动板电路图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 谢 | 第71-7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