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6-13页 |
1.1 红花简介及其现状 | 第6-8页 |
1.1.1 红花有效成分 | 第7页 |
1.1.2 红花生物学功能 | 第7-8页 |
1.2 膜分离技术概述 | 第8-9页 |
1.2.1 膜分离过程的发展概况 | 第8页 |
1.2.2 膜分离技术特点 | 第8-9页 |
1.2.3 膜分离过程的原理及分类 | 第9页 |
1.3 超滤 | 第9-10页 |
1.3.1 超滤膜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9页 |
1.3.2 超滤膜结构及分类 | 第9-10页 |
1.3.3 超滤膜传递机理 | 第10页 |
1.3.4 超滤技术的应用 | 第10页 |
1.4 膜的污染及其防治 | 第10-12页 |
1.4.1 膜污染的原因 | 第11页 |
1.4.2 膜污染的防治方法 | 第11-12页 |
1.5 课题的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6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红花黄色素提取工艺研究 | 第13-21页 |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13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13-14页 |
2.1.1 提取方法 | 第13页 |
2.1.2 检测方法 | 第13-14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14-20页 |
2.3.1 红花花绒中有关物质含量测定 | 第14-15页 |
2.3.2 红花黄色素最大吸收峰波长的确定 | 第15页 |
2.3.3 红花黄色素的标准曲线 | 第15-16页 |
2.3.4 红花黄色素提取条件选择 | 第16-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红花黄稳定性分析 | 第21-29页 |
3.1 试验仪器试剂与原料 | 第21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21页 |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1-27页 |
3.3.1 色素的热稳定性 | 第21-22页 |
3.3.2 光照对色素稳定性影响 | 第22-23页 |
3.3.3 色素的耐酸碱性 | 第23页 |
3.3.4 H2O2及Vc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 第23-24页 |
3.3.5 Na2SO3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 第24-25页 |
3.3.6 食盐、柠檬酸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 第25页 |
3.3.7 蔗糖、低聚糖等食品添加剂对色素的影响 | 第25-26页 |
3.3.8 金属离子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 第26-2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四章 超滤法对红花黄分离、提纯 | 第29-38页 |
4.1 试验材料及仪器 | 第29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29-31页 |
4.2.1 色素溶液的制备及预处理 | 第29页 |
4.2.2 超滤膜的选择 | 第29-30页 |
4.2.3 超滤工艺流程 | 第30页 |
4.2.4 测定方法 | 第30-31页 |
4.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1-38页 |
4.3.1 HPLC分析不同截留分子量超滤膜对红花黄色素的透过研究 | 第31-32页 |
4.3.2 不同截留分子量的超滤膜超滤红花黄色素水溶液的膜通量测定 | 第32-35页 |
4.3.3 截留分子量为100KD、10KD、3KD膜对多糖分离效果研究 | 第35-36页 |
4.3.4 超滤膜过程提纯红花黄色素工艺条件研究 | 第36-38页 |
4.3.5 超滤法与传统醇沉法对红花黄色素纯化效果比较研究 | 第3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8页 |
第五章 膜清洗 | 第38-43页 |
5.1 试验材料料及仪器 | 第39页 |
5.2 试验方法 | 第39页 |
5.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9-42页 |
5.3.1 截留分子量为1万的膜纯水通量 | 第39页 |
5.3.2 膜的清洗 | 第39-4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六章 红花黄色素清除羟自由基研究 | 第43-45页 |
6.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43页 |
6.2 试验方法 | 第43-44页 |
6.2.1 色素溶液的制备及预处理 | 第43页 |
6.2.2 羟自由基的产生及测定 | 第43页 |
6.2.3 羟自由基清除率测定 | 第43-44页 |
6.3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4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七章 结 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