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P的混合激励线性预测语音编码算法及其实现
第1章 绪论 | 第7-15页 |
1.1 引言 | 第7页 |
1.2 语音编码技术 | 第7-12页 |
1.2.1 语音编码压缩原理 | 第8-10页 |
1.2.2 语音编码器的性能指标 | 第10-11页 |
1.2.3 语音编码标准 | 第11-12页 |
1.3 低速率语音编码研究状况 | 第12-13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第2章 混合激励线性预测语音编码模型 | 第15-19页 |
2.1 MELP低速语音编码模型的建立 | 第15-17页 |
2.2 MELP算法的改进特征 | 第17-19页 |
第3章 语音分析和参数提取 | 第19-29页 |
3.1 预处理 | 第20页 |
3.2 基音提取 | 第20-24页 |
3.2.1 整数基音粗估 | 第20-21页 |
3.2.2 整数基音精估 | 第21页 |
3.2.3 分数基音周期估计 | 第21-22页 |
3.2.4 基音周期的倍数检测 | 第22页 |
3.2.5 最后的基音周期计算 | 第22-24页 |
3.3 子带清/浊音强度分析 | 第24-25页 |
3.4 非周期脉冲标志的确定 | 第25页 |
3.5 线性预测分析 | 第25-28页 |
3.5.1 阶数p的确定 | 第26页 |
3.5.2 峰值计算 | 第26-27页 |
3.5.3 增益的确定 | 第27-28页 |
3.6 平均基音周期更新 | 第28页 |
3.7 付氏幅度计算 | 第28-29页 |
第4章 参数编码 | 第29-44页 |
4.1 基音周期量化编码 | 第29页 |
4.2 增益的量化编码 | 第29页 |
4.3 子带清/浊音强度(Bpvc)的量化编码 | 第29-30页 |
4.4 LPC参数的量化编码 | 第30-40页 |
4.4.1 线谱频率参数的定义 | 第30-31页 |
4.4.2 LSF参数与LPC参数的相互转换 | 第31-35页 |
4.4.3 改进的LSF参数矢量量化 | 第35-40页 |
4.5 改进的LSF系数传递 | 第40-41页 |
4.6 付氏幅度的量化编码 | 第41-42页 |
4.7 改进MELP语音编码的比特分配 | 第42-44页 |
第5章 语音合成 | 第44-50页 |
5.1 参数的译码 | 第44页 |
5.2 噪声衰减 | 第44-45页 |
5.3 参数插值 | 第45页 |
5.4 混合激励的形成 | 第45-46页 |
5.5 自适应谱增强 | 第46-47页 |
5.6 增益调整 | 第47页 |
5.7 脉冲扩散 | 第47页 |
5.8 改进MELP 语音编码算法的模拟 | 第47-50页 |
第6章 改进MELP算法的实时实现 | 第50-62页 |
6.1 硬件平台 | 第50-54页 |
6.1.1 TMS320C5402简介 | 第50-51页 |
6.1.2 DSK简介 | 第51-52页 |
6.1.3 多通道缓冲串行口McBSP | 第52页 |
6.1.4 TLC320AD50C简介 | 第52-54页 |
6.2 算法的软件设计 | 第54-56页 |
6.3 TMS320C54x混合编程 | 第56-60页 |
6.3.1 54X的混合编程方法 | 第57页 |
6.3.2 混合编程应遵循的规则及程序的优化 | 第57-60页 |
6.4 语音压缩算法的测试 | 第60-62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 | 第62-64页 |
致 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摘 要 | 第68-72页 |
Abstract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