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连铸概述 | 第9-10页 |
1.3 漏钢征兆的监测方法 | 第10-12页 |
1.4 结晶器监测技术的研究意义及研究状况 | 第12-15页 |
1.4.1 结晶器温度的在线监测技术 | 第12-13页 |
1.4.2 结晶器振动在线监测的意义 | 第13-14页 |
1.4.3 摩擦力监测的意义及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5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结晶器在线监测 | 第15-16页 |
1.6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6-18页 |
2 结晶器热电偶安装和排布的研究 | 第18-22页 |
2.1 热电偶的安装及检测方法 | 第18-19页 |
2.2 热电偶合理排布的研究 | 第19-22页 |
3 结晶器振动分析及摩擦力监测方法的研究 | 第22-33页 |
3.1 结晶器液压振动系统介绍 | 第22-23页 |
3.1.1 应用背景 | 第22页 |
3.1.2 液压振动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22-23页 |
3.2 结晶器振动方式和工艺参数理论分析 | 第23-29页 |
3.2.1 正弦振动及其工艺参数 | 第23-27页 |
3.2.3 非正弦振动规律及其工艺参数 | 第27-29页 |
3.3 液压振动装置下结晶器摩擦力监测方法的研究 | 第29-33页 |
3.3.1 结晶器摩擦力检测数据模型推导 | 第29-30页 |
3.3.2 监测方法的总体思路 | 第30-31页 |
3.3.3 空振输出力计算方法 | 第31-33页 |
4 监测系统硬件设计 | 第33-38页 |
4.1 监测变量选取 | 第33页 |
4.2 系统总体结构 | 第33-34页 |
4.3 系统硬件 | 第34-36页 |
4.4 虚拟仪器平台搭建及其系统的配置 | 第36-38页 |
5 系统软件设计 | 第38-55页 |
5.1 程序开发环境及开发流程 | 第38-39页 |
5.2 系统软件的总体设计模式和设计思路 | 第39-41页 |
5.2.1 下位机程序结构 | 第39-40页 |
5.2.2 上位机监测程序 | 第40-41页 |
5.3 数据采集 | 第41-42页 |
5.4 信号处理 | 第42-44页 |
5.4.1 热电偶冷端补偿的处理 | 第42页 |
5.4.2 数字滤波 | 第42-44页 |
5.5 系统启动模块 | 第44-45页 |
5.6 用户信息管理 | 第45-46页 |
5.7 监测界面 | 第46-47页 |
5.8 数据库管理模块 | 第47-55页 |
5.8.1 LabVIEW 与 Access 的通信方案选择 | 第48页 |
5.8.2 利用 DSN 连接数据库 | 第48-49页 |
5.8.3 LabVIEW 访问数据库流程 | 第49-53页 |
5.8.4 数据库备份及还原 | 第53-55页 |
6 监测系统通信结构设计 | 第55-63页 |
6.1 通信模式选择 | 第55-56页 |
6.1.1 C/S 模式 | 第55-56页 |
6.1.2 B/S 模式 | 第56页 |
6.1.3 远程监测系统结构的确定 | 第56页 |
6.2 实时控制器与主机的网络通信 | 第56-60页 |
6.2.1 实时控制器与主机的通信方式 | 第56-58页 |
6.2.2 TCP 通信 | 第58-60页 |
6.3 远程监测的实现 | 第60-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