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年级小学生网络行为调查--以安国市某乡镇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3.1 网络行为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1-12页 |
1.3.2 小学生网络行为的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1.3.3 已有研究存在问题及反思 | 第14-15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5 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15-16页 |
1.5.1 信息素养理论 | 第15-16页 |
1.5.2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 第16页 |
1.6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高年级小学生网络行为调查 | 第17-26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2.2.1 文献研究 | 第17页 |
2.2.2 问卷调查 | 第17-19页 |
2.3 研究结果 | 第19-26页 |
2.3.1 一般情况 | 第19-20页 |
2.3.2 小学生网络行为状况 | 第20-23页 |
2.3.3 小学生网络行为三个维度相关性 | 第23页 |
2.3.4 小学生网络行为影响因素 | 第23-26页 |
第3章 高年级小学生网络行为分析 | 第26-30页 |
3.1 小学生网络行为状况分析 | 第26-27页 |
3.1.1 小学生网络行为个体因素分析 | 第26-27页 |
3.1.2 小学生网络行为因素分析 | 第27页 |
3.1.3 小学生网络环境因素分析 | 第27页 |
3.2 小学生网络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 第27-28页 |
3.3 小学生网络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8-30页 |
3.3.1 小学生网络行为单因素相关分析 | 第28页 |
3.3.2 小学生网络行为多元回归分析 | 第28-30页 |
第4章 结论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附录 | 第33-36页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