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编码结构光相位误差补偿方法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三维测量误差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相位误差补偿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3-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4-16页 |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模拟编码结构光三维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17-26页 |
2.1 相移轮廓术测量系统的原理 | 第17-18页 |
2.2 三维测量系统的组成 | 第18-19页 |
2.3 三角测量法的原理 | 第19-21页 |
2.4 模拟编码结构光三维测量的步骤 | 第21页 |
2.5 系统标定 | 第21-25页 |
2.5.1 相机标定 | 第22页 |
2.5.2 投影机投影中心标定 | 第22-2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正弦相移三维测量的相位误差分析 | 第26-37页 |
3.1 相移算法的基本原理 | 第26-28页 |
3.2 折叠相位的展开方法及步骤 | 第28-30页 |
3.3 相位与高度映射建立 | 第30-31页 |
3.4 相位误差分析 | 第31-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4章 双三步三角形相移三维测量算法 | 第37-51页 |
4.1 三角形相移 | 第37-40页 |
4.2 折叠强度比的获取 | 第40-41页 |
4.3 折叠强度比的展开 | 第41页 |
4.4 强度比与高度的映射 | 第41-43页 |
4.5 双三步三角形相移算法 | 第43-46页 |
4.5.1 强度比偏差分析 | 第43-44页 |
4.5.2 减小强度比偏差的方法 | 第44-46页 |
4.6 三维坐标获取 | 第46-50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系统实验及分析 | 第51-59页 |
5.1 实验系统的建立 | 第51-52页 |
5.1.1 系统搭建 | 第51页 |
5.1.2 系统硬件参数 | 第51-52页 |
5.1.3 实验要求 | 第52页 |
5.2 实验系统的标定 | 第52-53页 |
5.3 平面测量实验 | 第53-56页 |
5.3.1 实验步骤 | 第53-54页 |
5.3.2 实验结果 | 第54-56页 |
5.4 曲面测量实验 | 第56-58页 |
5.4.1 实验步骤 | 第56-57页 |
5.4.2 实验结果 | 第57-5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