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发电厂论文--核电厂(核电站)论文

主氦风机驱动电机转子的强度研究与结构优化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4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变频调速异步电动机的发展及现状第11页
    1.3 强度研究现状第11-12页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12-14页
第2章 转子冲片周向应力的数值计算和解析计算第14-22页
    2.1 转子冲片内圆周向应力的解析计算第14-17页
    2.2 转子冲片周向应力的数值计算第17-20页
        2.2.1 分析接触问题的有限元方法第17-18页
        2.2.2 转子三维模型的建立第18页
        2.2.3 转子冲片周向应力的计算第18-20页
    2.3 本章小结第20-22页
第3章 转子冲片强度校核及影响其Mises等效应力和接触压力因素分析第22-39页
    3.1 转子冲片强度的校核第22-24页
        3.1.1 Mises屈服准则第22页
        3.1.2 转子冲片强度分析第22-24页
    3.2 影响转子冲片的Mises等效应力和接触压力因素的分析第24-37页
        3.2.1 温度对转子冲片的Mises等效应力和接触压力的影响第24-28页
        3.2.2 装配过盈量对转子冲片的Mises等效应力和接触压力的影响第28-33页
        3.2.3 转速对转子冲片的Mises等效应力和接触压力的影响第33-36页
        3.2.4 摩擦系数对转子冲片的Mises等效应力和接触压力的影响第36-37页
    3.3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4章 转子冲片的结构优化第39-46页
    4.1 改进转子槽形第39-41页
    4.2 改变转子冲片轴向通风孔的直径或其轴向通风孔的位置第41-45页
    4.3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5章 转子端部的强度校核及结构优化第46-55页
    5.1 转子端部原结构第46-50页
        5.1.1 转子端部三维模型的建立第46-47页
        5.1.2 转子端部的强度校核第47-50页
    5.2 转子端部的结构优化第50-54页
        5.2.1 优化后转子端部三维模型的建立第50-51页
        5.2.2 优化后转子端部的强度校核第51-54页
    5.3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结论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获得成果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LDWPSO的家庭能源管理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下一篇:主氦风机驱动电机三维稳态温度场分析与结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