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2页 |
·课题背景与意义 | 第13-17页 |
·铁路客站的发展历程 | 第13-15页 |
·结构风灾及破坏 | 第15-17页 |
·铁路客站的风致作用 | 第17-20页 |
·复杂建筑造型导致的复杂风压 | 第17-18页 |
·建筑群的风场干扰 | 第18页 |
·列车风影响 | 第18-19页 |
·几何非线性与流固耦合效应 | 第19-20页 |
·风工程的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结构抗风研究现状 | 第22-30页 |
·频域分析 | 第22页 |
·时域分析 | 第22-23页 |
·计算风工程 | 第23-27页 |
·CFD方法和随机分析的结合 | 第27页 |
·风洞试验与实测 | 第27-30页 |
·大型铁路客站风致作用研究的不足 | 第30-31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31-32页 |
第二章 数值风洞模拟方法与准稳态时步逼近技术 | 第32-61页 |
·引言 | 第32页 |
·粘性流动控制方程 | 第32-35页 |
·湍流模型 | 第35-41页 |
·标准k-ε模型及改进 | 第35-38页 |
·LK-RNG k-ε模型 | 第38页 |
·RSM模型 | 第38-39页 |
·EARSM模型 | 第39-40页 |
·LES | 第40-41页 |
·网格生成技术 | 第41-44页 |
·分区对接结构化网格 | 第41-42页 |
·非结构化四面体网格 | 第42-43页 |
·非结构化混合网格 | 第43-44页 |
·边界条件 | 第44-48页 |
·N-S方程离散 | 第48-49页 |
·多重网格方法 | 第49-50页 |
·准稳态时步逼近技术 | 第50-58页 |
·准稳态逼近求解原理 | 第50-51页 |
·时间步进的稳定性 | 第51-52页 |
·残差趋0的证明 | 第52-54页 |
·逼近过程的多目标监测 | 第54-55页 |
·计算稳定性控制 | 第55页 |
·算例验证 | 第55-58页 |
·计算误差与控制 | 第58-59页 |
·计算结果的工程应用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三章 基于TTU模型的EARSM计算参数研究 | 第61-85页 |
·引言 | 第61-62页 |
·数值风洞模型基本影响参数 | 第62-66页 |
·模型设计 | 第62-63页 |
·网格划分 | 第63-64页 |
·湍流模型 | 第64页 |
·边界条件 | 第64-66页 |
·数值离散和求解 | 第66页 |
·基于TTU模型的EARSM计算参数研究 | 第66-83页 |
·计算结果的评价指标 | 第67-68页 |
·流场自平衡检验 | 第68-69页 |
·网格形式的影响 | 第69-73页 |
·湍流模型影响 | 第73-77页 |
·流场尺度影响 | 第77-79页 |
·边界条件影响 | 第79-80页 |
·对流项积分格式影响 | 第80-82页 |
·近壁区网格△y值影响 | 第82-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四章 低矮建筑宏观风场的特征体分析方法及应用 | 第85-119页 |
·引言 | 第85页 |
·模化特征体分析原理 | 第85-89页 |
·单体建筑的模化特征体 | 第85-87页 |
·建筑群的模化特征体 | 第87-88页 |
·风场模化特征体分析流程 | 第88-89页 |
·基本特征体模型 | 第89-110页 |
·Y.L.Xu带挑檐四坡屋顶模型 | 第89-94页 |
·Gable Roof & Hip Roof模型 | 第94-97页 |
·W.D.Baines模型&Y.Uematsu盒体模型 | 第97-101页 |
·伞形膜结构 | 第101-105页 |
·穹顶与柱壳模型 | 第105-110页 |
·特征体分析方法在铁路客站风荷载计算中的应用 | 第110-118页 |
·分析模型 | 第111-112页 |
·边界参数 | 第112页 |
·结果分析 | 第112-117页 |
·特征体分析 | 第117-1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18-119页 |
第五章 大型铁路客站风洞试验及风场干扰研究 | 第119-144页 |
·引言 | 第119页 |
·工程概况 | 第119-120页 |
·试验模型设计和制作 | 第120-122页 |
·风场模拟 | 第122-124页 |
·试验结果和分析 | 第124-136页 |
·平均风荷载 | 第124-128页 |
·二期站房的干扰影响 | 第128-131页 |
·雨棚开缝的影响 | 第131-133页 |
·通廊下部空间阻塞对雨棚的影响 | 第133-136页 |
·客站建筑群的风荷载特性 | 第136-143页 |
·客站建筑的几何拓扑构成 | 第136-137页 |
·客站建筑群数值风洞模拟 | 第137-139页 |
·主站房大挑檐风荷载特性 | 第139-141页 |
·站台雨棚的风荷载特性 | 第141-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143-144页 |
第六章 弦支雨棚非定常FSI理论及风致振动 | 第144-191页 |
·引言 | 第144-145页 |
·弦支结构的FSI问题 | 第145页 |
·FSI分析的关键理论问题 | 第145-161页 |
·FSI控制方程 | 第148-149页 |
·耦合方程的算法 | 第149-151页 |
·耦合边界的ALE技术 | 第151-153页 |
·脉动风速模拟 | 第153-161页 |
·弦支结构FSI模型的构建 | 第161-167页 |
·脉动入流边界的无散度修正 | 第161-164页 |
·结构动力参数 | 第164-166页 |
·耦合边界的选择与处理 | 第166-167页 |
·客站弦支结构的FSI分析流程 | 第167页 |
·非定常脉动风场的校准分析 | 第167-174页 |
·自然风-弦支结构耦合作用 | 第174-190页 |
·模型设计 | 第174-175页 |
·基本风场特性 | 第175-178页 |
·弦支结构基本动力特性 | 第178-179页 |
·脉动风压 | 第179-184页 |
·结构风致动力响应 | 第184-186页 |
·双向耦合与单向耦合的影响比较 | 第186-188页 |
·自然风对张拉刚度的影响 | 第188-190页 |
·本章小结 | 第190-191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191-194页 |
致谢 | 第194-195页 |
参考文献 | 第195-206页 |
攻读博士学位其间的科研成果及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206-2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