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基础科学论文--建筑物理学论文--建筑热工学论文--建筑物围护结构热工技术论文

多孔建筑材料热湿物理性能研究及应用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主要符号对照表第12-14页
第1章 绪论第14-32页
   ·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4-16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30页
     ·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理论第16-23页
     ·建筑围护结构多孔材料的传质系数研究现状第23-29页
     ·已有工作的不足第29-30页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第30-31页
     ·研究的内容第30页
     ·研究的方法第30-31页
   ·小结第31-32页
第2章 热湿耦合理论及计算验证第32-50页
   ·热湿耦合理论第32-38页
     ·湿平衡计算第35-37页
     ·空气平衡计算第37页
     ·能量守恒计算第37-38页
   ·边界条件第38-43页
     ·表面热交换系数第38-40页
     ·表面质换热系数第40-43页
     ·边界液态水流量第43页
   ·热湿耦合计算方法第43-45页
     ·热湿耦合正问题求解第43-44页
     ·热湿耦合反问题求解第44-45页
   ·理论验证第45-49页
     ·100mm石灰砂浆的热工计算第45-47页
     ·夯土材料的热工计算第47-49页
   ·小结第49-50页
第3章 多孔建筑材料质扩散系数研究第50-67页
   ·孔隙结构分析第50-52页
   ·质扩散系数的推导第52-57页
   ·湿物性反问题的参数辨识第57-59页
     ·温度对参数u_(r,tran)的影响分析第58-59页
     ·温度对参数B的影响分析第59页
   ·试验研究第59-63页
     ·吸水系数的测试第59-60页
     ·水蒸气扩散的测试第60-63页
   ·材料的制备第63-66页
   ·小结第66-67页
第4章 平衡湿度及热物性等参数的确定第67-82页
   ·多孔建筑材料的平衡湿度第67-71页
     ·等温吸放湿曲线第68-69页
     ·水分保持特性曲线第69-71页
   ·平衡湿度测试第71-76页
     ·吸湿阶段测试第72-75页
     ·超吸湿阶段测试第75-76页
   ·材料热物性参数第76-79页
   ·其它参数第79-80页
     ·多孔建筑材料的孔隙率第79-80页
     ·体积密度第80页
   ·小结第80-82页
第5章 多孔材料物性参数的实验结果分析第82-96页
   ·结构物性参数测试结果分析第82-83页
   ·材料热湿物性参数测试结果分析第83-90页
     ·材料导热系数与比热第83-85页
     ·平衡湿度第85-89页
     ·吸水系数第89-90页
   ·导出物理量分析结果第90-91页
     ·水蒸气扩散系数第90-91页
     ·液态水扩散系数第91页
   ·扩散系数的验证第91-95页
     ·试件内部的含湿量与压力变化第92-93页
     ·蒸气渗透的验证第93-94页
     ·吸水过程的验证第94-95页
   ·小结第95-96页
第6章 表皮气候层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分析第96-125页
   ·表皮气候层围护结构的构造第96-101页
     ·物理模型及物性参数第96-100页
     ·数学模型及边界条件第100-101页
   ·表皮气候层围护结构模拟工况的确定第101-103页
   ·表皮气候层围护结构计算结果分析第103-124页
     ·淋雨工况围护结构逐时传热量分析第103-107页
     ·淋雨工况的总传热量及节能率分析第107-119页
     ·淋雨温度对传热量的影响分析第119-120页
     ·物性参数对传热量和传湿量的影响分析第120-124页
   ·小结第124-125页
结论第125-127页
致谢第127-128页
参考文献第128-13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134-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液压式能量回收的挖掘机动臂节能研究
下一篇:高速铁路大型客站建筑风荷载及流固耦合作用研究